第375章 开战时间的争论(1/2)
if(("standalone" in window.navigator) && window.navigator.standalone) document.writeln(""); else if(!!navigator.userAgent.match(/\(i[^;]+;( U;)? CPU.+Mac OS X/)) document.writeln("");
最快更新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最新章节!
除了有关外交问题的争论以外,德国内部有关是否要打一场世界大战也产生了不同的观点。
以经济部长沙赫特为首的经济官员认为按照德国目前的经济模式可以继续运行下去,开战反而对发展经济不利。
沙赫特甚至在跟斯特拉瑟私下会面时提到希望德国减少在军事方面的开支,把资金倾斜到经济领域。
当然他并没有说服元首。
德国究竟需不需要打一场世界大战,这需要从一战结束之后说起。
一战之后协约国施加的《凡尔赛合约》让德国支付了巨额的战争赔款。
但类似于清未庚子合约,凡尔赛的赔款并没有全部支付,有一些化为了其他列强对德的债务和经济支援。
比如说美国在1923年-1928年期间给了德国约价值200亿马克的贷款,协助战后的魏玛共和国工业复兴。
这一时期,德国的经济运行尚可。
但是由于1929年喜闻乐见的大萧条来了,美国自顾不暇,收回了贷款,英法两国也陷入了空前危机,德国自然无法独善其身。在这场危机中,德国工人大幅失业,国民经济遭受到沉重打击。
随后,纳粹党正式获得大权,亚尔马·沙赫特被希德勒点为德意志帝国银行的老板,次年又被点为纳粹德国的财政部长。
这位仁兄为希特勒那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第三帝国的经济复苏,他确实功不可没。
德国为了摆脱危机,不得不走上凯恩斯那条道路,也就是加强国家干预经济,通过公共工程消灭失业,加强工业的国有化,同时也保证私有化为经济带来活力。
由政府举债,兴建公共工程。
比如说纵横德国的高速公路网(当然也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军队),就是那个时期的产物。
其次是大力扩军。
德国的扩军受到凡尔赛合约限制,是违法的。
政府也没有那么多资金而举债发展军工,不等于在脑门上写着“英法我要来打你么么哒”吗?
为此,沙赫特为德国再次武装,提出了Mefo bills这一伟大构想。
即帝国银行发行Mefo bill这个汇票,相当于一个受到政府信用保护的账外实体,用于支付军火公司的产品。
但是纸面上呢,这个东西只发了1M的马克。
就这样,德国偷偷地重新武装了起来,而帝国政府几乎没有付出特别大的代价。
第三就是配给制。
德国扩军,但是所需资源不够,于是政府就采用配给制。
限制供应比如油料啊,食物啊,等等。
通过推行配给制,获得产业之间的剪刀差(我兔50-80年代也是这么干的),从而将这些资金进一步扩军,简直不能更棒啊!
完美的产业链就这么来了。
其后果就是德国在30年代的农业水平相比一战并没有丝毫的进步,仅仅略高于1913年的水平。
没收充公。
犹太人啊,叫你们经营商店,控制零售业和物价,统统没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