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天佑大宋?(2/2)
首借沈弘之口所做的词是谁,那么沈弘这次几乎就肯定了这首词是蔡京自己所作。更让人感到惊惧的是,这世界上真有能知天命的人,而且还活生生站在面前。
蔡京更是浑身颤抖,指着沈弘“你”了半天都说不出话来。他早觉得这首词很“类己”,但是真正从沈弘口中说出,却仍然让他有头晕目眩的荒谬感。
偷眼看了一眼沈弘,自觉不是好人的高俅高太尉也是心中发虚,腿肚子一直在打颤。
赵佶后悔了,他刚才不应该征询沈弘的意见,直接让他带着东西走,让大臣见证一下就行了,哪想到这个人会这么多事!他拂袖道:“好了,时候不早了,我们进去吧!”
说罢,他便负手率先进了道和园,皇后郑氏美眸深深地看了一眼沈弘,也跟着进去了。茂德帝姬赵福金、柔福帝姬赵多福也在场,她们和另几个貌美的宫装丽人以及年轻皇子站在一起,想来是赵佶最宠爱的几个儿子女儿了。
经过沈弘时,赵福金那双剪水双眸放在他身上,那一刻时光仿佛凝固了一般唯美。
等皇子皇女和大臣都进去之后,沈弘微笑着本也想跟着进去,忽地见到一个中年官员走了过来,拱手道:“本官高俅,见过沈大夫。”
哦?高俅高太尉啊!相比起《水浒传》里坏得出彩的高太尉,正史里的高俅虽然同样位高权重,但充其量只能算是弄臣,为官贪鄙,比起宣和六贼,高俅大节不亏,倒也称不上奸臣。
若有人说北宋倾覆是因为他把禁军当做私役,不作训练,只为营私,以至于禁军“纪律废弛”、“军政不修”,成为“人不知兵,无一可用”的无用摆设,那就太过苛刻了。北宋禁军军政不修之事并非始于赵佶,实际上从仁宗朝开始,体态臃肿的禁军就不顶什么用了。
高俅在历史上病逝于靖康之变前,算是得到善终。在沈弘眼里,高俅就是个可以结交的壕,冤大头,所以他连忙堆起笑容道:“原来是高太尉当面,久仰!久仰!”
“沈大夫,你那面大镜真是巧夺天工之物啊!以后吾等要多多亲近!”
“当然当然!太尉,请!”
“大夫请!”
……
“果然既大且重,非十数个壮汉不能动也!”蔡京站在跨时代的集装箱前,摸一摸,敲一敲,心中愁绪万分——他是真的被沈弘的预言给震住了,现在心中除了彷徨只有惊惧。
金灿灿的金锭整齐摆放,四箱总重达三百斤的红漆木箱被禁军抬入沈弘带来的集装箱中,同时里面已经放有三个木箱,里边放有总计七千两黄金,是流云斋的货款以及赵多福和六家商号的订金。除此之外,沈弘还把家里赵佶赏赐的陶瓷,不管是陈设瓷还是日用瓷,都一股脑的钻了进去,连家里使用的碗筷也不放过。
那这几天吃饭怎么办?当然是让下人去买几套普通的碗回来,要不然要这些吃闲饭的人干什么用?
沈弘抱胸站在集装箱门口,默默地看着一切,直到赵佶来到身边,问道:“沈卿,不知下次何时返宋?”
沈弘回身答道:“自从家父兄长遭人暗算先后辞世,家中琐事不断,须臾不得空闲。不过短则一个月,长则三个月,臣必回大宋!”
有这么多冤大头,又初步联系了大宋的销售网络,不来岂不是白费功夫!
赵佶点点头,笑道:“若令堂有空闲,何不带她来我大宋?我必不吝厚爵养之!”
听了赵佶的话,沈弘下意识地朝赵多福看去,后者也正用清眸流盼地凝望着自己。见沈弘看来,赵福金芳心一跳,迟疑片刻,她莲步上前屈身施礼道:“妾祝沈郎君一路顺风,早日回归!”
望着貌美帝姬,沈弘苦笑一声,对赵佶说道:“若家母同意的话,臣会带她来大宋小住!”
“善!”赵佶满意地点点头。
就在这时,杨戬提着一笼鸡一笼鸭走了过来,放进集装箱,接着他对沈弘说道:“鸡鸭各一笼,望大夫早归!”
“谢太傅!”
等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沈弘站在集装箱边上,一手搭着,目视着以赵佶为首的宋代土著观光团,他勾起一抹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的表情。闭上眼睛,下一刻,他带着宽约五尺高达七尺的千斤重物消失在当代最尊贵的一群人中。
李纲也是目瞪口呆,他偷眼看了一下蔡京,只见这个权倾天下的大奸臣,已是脸色苍白,摇摇欲坠。他不禁苦笑着摇头,提笔在起居录里写道:“宣和元年,八月初九,帝、后携皇子重臣驾幸道和园,欲证弘之奇能;弘施仙术,提七尺高数千斤铁箱尽没于前,众人骇然失色!帝曰:朕,天帝之子;弘,佐朕平治天下,岂非天佑大宋?”
……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