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黑心棉(三)(2/2)
郭大路怀里揣着七粒棉籽,后面跟着一群姑娘,向田里而去,经过村子中央时,一座已经盖起三层楼高的小楼上,赵康正在向郭大路挥手:“郭哥儿,快来瞧瞧,这上下楼的水管这样处理可行?”
这座小楼是后隆村新农民的样板楼,虽然郭大路的图纸画得很详细,李大眼、周木匠和赵康等人经过再三讨论后,认为以钢筋水泥为框架,红砖为墙的确能造起新楼来,可朱老村长却老成持重,说什么也不肯一步到位,将原来的老宅都拆了,全盖新楼房,非要郭大路先盖一座新楼,看得好了,再继续建。
郭大路无奈,只得让赵康等人先盖一座五层楼,上面还要造个尖顶,准备以后做个钟楼,这就是后隆村的中心地标建筑了--朱老村长以为郭大路所说的钟楼是和尚庙里的那种青铜大钟,哪里知道,他其实是想造近代钟,郭大路暂时造不出上好的游丝和发条,但是,造个摆钟却不成问题。
如今,这幢样板楼已经造了三层楼高了,郭大路应了一声,快跑到竹制脚手架旁,随手接过王德恩递来的一个藤制安全帽,这才爬上了脚手架,其实以他的身手,根本不需要安全帽,但进入施工现场必戴安全帽是郭大路自己订下的规矩,要知道,这高楼施工和平地施工安全性大不相同,三层的高度,就算是掉一块小碎石下来,都是致命的,后隆村的工人都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工地,一点小错误都可能放大成致命的大事件,所以必须一切以安全为上。
郭大路利索地爬上最高处,一边和正在捆扎着钢筋的工人们打着招呼,这里面有后隆村村民,也有赵康的陶匠们,还有黄骁等前来投靠后隆村的失地农民,而如今,他们个个都已经是熟练工人了,不得不承认,大李朝的百姓勤劳又聪明,郭大路通过上夜校等办法,已经能让他们学会看一些简单的施工图纸了。
郭大路拍了拍黄骁的肩膀:“怎么样?黄大哥,如今相信水泥真的能做梁柱了吧?”
黄骁闹了个大红脸,他第一次看到水泥时,死活不信这粉末一样的玩意儿能做梁柱,等看到郭大路往刚浇筑好不久的柱子上浇水养护时,还嚷嚷着这柱子要塌了,他哪里知道,其实水泥的凝固是个化学反应过程,尤其是冬季,需要外界浇水养护,水浇得越多,柱子越坚固。
黄骁拍了拍身边的柱子,钦佩地道:“服了,服了,我以前也干过泥工活,可没想到建房子能这样做,有这钢筋水泥做梁,不要说五层,就是七八层的楼房也盖得,关键是地基挖得深。”
郭大路点点头:“不错,黄大哥你说到点子上了,真要建高层住宅,还得发明打桩机,平地挖基坑就有些不够了,谁知道呢,也许有一天,黄大哥能建几百层高的楼呢。”
黄骁一咧嘴:“几百层高的楼?那不成了神仙住的仙家洞府了?”
这时,赵康沿着脚手架爬了过来,让开了旁边一个正在吊装水泥的简易塔架,这种搭架用了郭大路“发明”的滑轮组件,一个人轻轻松松就能吊运数百斤的东西。(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