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永不过时的理论(1/2)

最快更新我们的世界大战最新章节!

古往今来,其实每一个将领能够使用的计策都只有那么区区几种,大多数成为名将的那些狠人们,无非就是在正确的时候使用了正确的那个选项而已——至于那些选错的,往往也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那倒霉的名字。

所以当一本总结性质的《孙子兵法》诞生出来之后,被所有见过它的人都封为了神书。这本书当然是非常正确而且充满了智慧的,以至于它总结出来的东西甚至很大一部分竟然因为过于高度的理论导致了其“永不过时”的完美属性。

看看人家说的多好: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就这么一段就把人类在战争史上最完美的追求都交代了,无论之后的世界如何发展,军队如何进化,都是在不停的追求着这一段话里的精髓。哪怕未来一直发展到外太空去,也脱离不了这个总的领导纲领自立门户去……

从人类开始发动战争的时候,进攻的速度,部队的组织性,打击的有效性,防御的稳固程度等等等等,就是交战双方再不停的追求着的目标。每一次战争每一次战争科技的攀登和发展,都是人类在追求这些核心理念的努力。

从青铜器到铁器,从马镫到弓箭,从护甲到盾牌,从火绳枪到燧发枪再发展到步枪,从滑膛炮发展到后装填线膛炮。从钢盔一直到镶嵌着巨炮的要塞堡垒……甚至是越来越系统的军人训练模式,都是为了实现更快更强更稳这个追求服务的。

不知不觉间,全世界的战争思想家都在敌军漫天炮火的洗礼下,理解了2000年前孙子兵法里那句“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从战壕一直到地下掩体再到钢筋混凝土的地堡和要塞,他们把防守做到了最极致的地步。

同样也在不知不觉间,随着飞机的诞生,随着更快更专业的飞机诞生,人类也在逐渐的用自己的理解,重新诠释着孙子那句“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的“现代版含义”。当然这种新的理解同样是在为能够实现最后的那一句“故能自保而全胜也”做铺垫。

在真实的历史中,1941年隆美尔刚刚到达北非的时候,用了大量的假坦克伪装起来欺骗对手,还让少量坦克反复经过同一街区,造成数量很多的假象——谁能想到,这都是中国1000年前就用惯了的招数,毫无创新性可言?

王珏现在用的办法,也并不比他的老祖宗们高明多少。他把调兵山附近的坦克部队一点点藏起来,然后把装满了伤员或者其他东西的列车,伪装成了坦克送到盘锦去招摇过市。其实说白了还是孙子兵法里古老的那一套东西: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