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生产知识(4000字)(1/2)

最快更新唯我独法最新章节!

第三百五十二章  生产知识(4000字)

知识溶剂是无è透明的液体,略带黏装在漂亮的玻璃瓶中。

每融合一分钟的影像,就需要1毫升的知识剂。陈易将一张刻有雷公魄教授课堂录像的光盘,丢入一大瓶知识剂里的时候,光盘如同被腐蚀般的,无声无息的消弭在了液体中。

无è透明的液体开始变的凝固。

总长90分钟的影像资料,融成了一块拳头大iǎ的果冻,捏起来软软的,隐约间还能看到雷公魄教授的样子在里面。

“看起来不像是有毒的样子。”陈易开着自己的玩笑,将之放在了口中。

弹不错,略带砂甜味,有点品牌零食的口感。

陈易一边吃一边点头,脑中则开始快放雷公魄教授的政治经济学课程的影像。速度大约在拍摄速度的100倍左右,且是一种自动播放的模式,无须使用者费心理解,就能印在脑海当中。

100倍速率乃是蒂莫西大法师所谓的普通人所能承受的速度。至于一名圣骑士能够承受的高速知识溶剂——圣奇奥王国并不出产。

按照蒂莫西大法师的说法,知识溶剂有助于产生稳固的知识,而在食用了知识溶剂之后再进行温习的话,会有更好的效果。而在大多数时候,知识溶剂适合进行常识的储备,也就是非辩证的学习教程会有最好的效果。

它就像是让人回到了聪明的婴儿时代,不需要对获得的知识产生疑问,也不需要举一反三,只要记下来就行了。

什么是妈妈。

什么是车。

什么是土。

在有了足够的知识积累的情况下,再说明“快车”,“慢车”,“湿土”的概念……

陈易第二次就尝试了很深奥的有机化学教程,同样来自江宁大学的课堂,效果就非常糟糕。他知道了一个蛋白质的手却不明白手是什么……

虽然稍稍有点限制,但能够想象,如果真的要达到同龄化学系学生的程度,他所需要付出的成本着实不高。

按照学生的课时来计算,一名正常高中毕业的学生,按照每学期专业和专业基础课,总共240个课时,10000分钟来计算,他四年下来最多只要学8万分钟的课程,大概相当于1333个iǎ时,就算是了解了一课程的基础内容。若是用知识溶剂来替代的话,只是130个iǎ时的安静生活,连一个星期都用不了。哪怕算上数倍的温习时间,亦不过两三个月而已。

两三个月掌握一专业,这是超天才的学习速度了。

在陈易看来,真正限制这种做法的,不是知识溶剂的价格,而是个人的胃口。

8万分钟可是8万毫升的液体,最终它会变成8万克的果冻。在一个星期内吃掉80千克的果冻?哪怕最讨人厌的孩子,也不应该承受如此酷刑吧。

陈易总共回来了8吨重的知识剂,价值800万枚金币,彻底扫平了圣奇奥王国的国库——以法师们目前的富庶程度,想来很快就能重新补给了。

他并不准备给自己用知识溶剂,比起高阶智力卷轴的效果,知识剂仅在记忆知识上有优势,但比起书本总结的知识体系,以影像资料作为基础的知识剂,往往还需要两到三次的温习。

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非常好了,是事半而功百倍的知识利器,可在陈易看来,知识剂更适合那些无法承受智力卷轴效果的人。

那么,由哪些人做第一批的试验者呢?

陈易只用了一分钟,就想到了人选。

集团的律师们!

没有比无聊的法律资料更烦人的记忆知识了。尤其是英美使用的判例法系,好的律师往往记着数以万计的重要判罚,这是中国律师在海外的最大障碍,他们可不会每天盯着美国的法庭记录看。

“便宜你们了。”陈易摇头晃脑的笑着,然后打电话给陈振兴,让他通知律师们,找全套的欧美法律资料,尤其是反倾销资料出来,然后选jīng通英语的律师名单报过来。

陈振兴闷闷的答应了,挂掉了电话在那里想:你妹的,我又不是法务部的负责人,我又不是你秘书。

电话另一头,陈易又找到了祝光梁,问:“上次给陈氏集团的律师们的背景调查,完成了吗?”

“已经完成了,现在要吗?”

“拿来给我吧。”陈易几乎将祝光梁和他的团队当成了ī人机构在使用,如果老爷子不倒的话,想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如果情况向无限糟糕的状态发展的话,这项罪名恐怕不会对他的判决产生任何影响。

背景调查是上层的先生们用人前常做的事,往往会形成惯例,陈易原本没有如此上层,奈何有祝光梁,就变成了不用白不用。

祝光梁做事认真的很,由于秘级较低,因此他先是用传真机将概要送过来,然后又派了手下,拿着文件袋送来全部的资料。祝光梁面对陈易之类的世家子会在心里踩iǎ人,可手下人若是做不好事,那他踩的可就是真人了。

概要到手,陈易大略的看了看,就让武馆档案室的苏元ūn来帮忙。武馆的评价体系有一整套的计算方法,只要将祝光梁的背景调查当做蓝本,再结合武馆的评价体系,就能知道一名律师的受控制系数,从而决定是否适合使用如此纯粹新鲜而有特è的知识溶剂了。

祝光梁的送件人尽可能快的抵达了陈易的办公室,递jiā了文件袋后,就拿着有印章的回执离开了。苏元ūn很快就列出一张包括了32名律师的表格,然后分别给出受控制系数。

他做的非常快,至多20分钟即宣告完成,陈易说了一句“谢谢”,就再次电话了陈振兴,说:“麻烦你让集团的法务代表,还有朱枫和殷士望来我的办公室。”

“美江大厦吗?”

“没错。”

陈振江嘟囔着放下了电话,一个人在房间里生闷气。轻工部的出售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集团副总天天在外面寻找买家,这意味着用不了多长时间,他所管理的员工人数将减少二分之一强,不管从哪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