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正面交锋(2/2)

没想到李妙婵引经据典一大堆... --

最快更新娘子,上点心吧最新章节!

典一大堆就只为了将话题丢在她身上,泰和县主是气得说不出话来。

“嫂嫂哪是只识得几个字啊,完全是谦虚了些,只怕京城里有名的才女也说不出来这番话吧。妹妹也觉得嫂嫂说得对,这人啊,自然是你对我好,我才能对你好的。诚意伯夫人,你觉得呢。”都是狡黠的狐狸,这祸水东引的手段使的那是一个熟练。

“是是是,县主说得对,这人与人相处啦,都是这样的。你对我好,我才能对你好的,这样大家才好嘛。”黄氏说完,自嘲的笑道,只是那笑容是如此的言不由衷。李妙婵的意思明显得很,她们两母女的情份也是建立在你对我好,我才能对你好的基础上的。一想到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还有亲生淡漠的眼神,她不由得想起女儿得知自已的婚事时对她说的那句话,“母亲,您如愿了吗?”,不自觉的打了个寒颤。只怕这丫头是早就知道了她的所作所为吧,那她以后还能怎么办,她生的一双儿女还能有什么将来,难道真的就成为平民。不,不能,平民的日子太可怕了,她受够了。她不能让她的一双儿女过那样日日数着铜板计较柴米油盐的日子。一想到这儿,刘黄氏就有了勇气,腰板也直了起来。她不仅仅是诚意伯夫人,她的爹是工部的侍郎,朝廷的三品侍郎,她的女儿是鼎鼎大名的镇国公府未来的当家主母,她有资格得到她人的敬仰。当刘黄氏挺直腰板,还想拉住前头生的女儿李妙婵时,却发现女儿已经走得远远的了,她再也抓不住她了。

众命妇跟太长公主道完寿后,又寒暄了几句,很快就进入了寿宴的例行项目――看戏。

太长公主喜欢看戏,也爱戏,府里自然建有专门的戏台。戏台建在曲波池边,如今荷花已经谢了,满池空荡荡的,池上早就搭好了坚实的木板,宴席就摆在湖上,迎着清风,沐着阳光,用来看戏却正好。

戏台两边大梁上,挂着一对联三聚五玻璃芙蓉彩穗灯,每一席前竖一柄漆干倒垂荷叶,叶上有烛信插着彩烛。这荷叶乃是錾珐琅的,活信可以扭转,如今皆将荷叶扭转向外,将灯影逼住全向外照,看戏分外真切。窗格门户一齐摘下,全挂着各种彩穗宫灯。廊檐内外及两边游廊罩棚,将各色羊角,玻璃,戳纱,料丝,或绣,或画,或堆,或抠,或绢,或纸诸灯挂满,甚是喜庆。

太长公主府里请来的自然是京城最出名的戏剧班子――荣华班。这戏班子的名声就连孤陋寡闻的李妙婵也早有耳闻,班主姓荣,自幼练习武生,一身的拳打脚踢,做拉唱跳名动京师。更重要的是,唱武生之余,他还精通花旦,刚猛与柔和就这样神奇的突显在一个人身上,蔚为天下奇闻,世人赞曰“戏中魁首,千年难遇”,上推五百年,下推五百年都再也不会有这样的人。荣华班所到之处,无不万人空巷。能请他唱堂会的人无不非富即贵。

露台下,早就摆好了席面,每一席旁边再设一小几,几上摆放着炉瓶,焚着御赐的百合宫香。又有八寸来长四五寸宽二三寸高的点着山石布满青苔的小盆景,俱是新鲜花卉。又有小洋漆茶盘,内放着旧窑茶杯并十锦小茶吊,里面泡着上等名茶,一色皆是紫檀木雕。

“咚咚锵,咚咚锵”,一开场就是一群八九岁的小男孩着红衣翻着跟斗跳了出来,一连串的跟斗看的人眼花缭乱,年纪还小的各府公子小姐更是拍得手掌都红了,连声道好,“好,好,好。”

早就有一旁的仆役听见叫好声,将预备下的几簸箩银钱向台上一撒,只听豁啷啷满台的钱响。太长公主大悦。

小子们听见“赏”声,竟然没有停下来,而是开始了“叠罗汉”,远远的望去,竟是一个“寿”字,这下台下的众人都哄动了。

“贺太长公主千秋,贺太长公主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众小儿齐声道。

这下子太长公主更是高兴,连声道:“好,好,重赏,重赏。”话音刚落,大笔大笔的银钱如瀑布一般丢到了台上,台下的太太小姐们也丢了不少银钱上去。这台柱子还没出呢,上千两银子就赏出去了,要是那荣老板一出,那还不知道要赏多少呢。

老太太也欢喜得很,特地取下手中的玉镯子吩咐下人送了上去,转头又跟大太太、二太太吩咐:“咱们府里哪日也请荣老板来唱上两出,就这个路数。”

大太太、二太太忙应道,“是”。(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