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道衍(2/2)
道衍依旧恭敬说道:“殿下抬爱,贫僧感激不尽。殿下,贫僧听闻年初的北伐消耗过大,已经给燕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是否确有此事?”
果然来了,朱棣放下茶杯,点头道:“是。”
“殿下可有计议?”
朱棣如实回答:“小王决定用王府的俸禄填补燕国的损失。”
道衍皱起眉头,沉吟不语。
朱棣问道:“师傅觉得有何不妥?”
道衍依旧没有说话,只是低头沉思。
朱棣看了身旁的徐仪华一眼,无奈一笑,道衍师傅会有如此反应,他们早就料到。
徐仪华微笑开口,神色高贵典雅:“道衍师傅,殿下此举实是为了燕国百姓计较。”
道衍眉头微皱,总算开口:“殿下心系百姓,是社稷之福。只是燕王府存粮是整个燕王府的根基所在,轻易动用恐怕伤及根本,请殿下三思。”
朱棣笑道:“师傅多虑了,那些存粮本就多余……”
“殿下错了!”道衍打断了朱棣的话,语调正经果决:“燕王府的存粮再多也不多余,每一粒粮食都是殿下日后成就霸业的垫脚石。”
朱棣知道这位老师又要开始他那一套“规劝”自己的大逆不道的理论了,自从他跟随自己来到燕国,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止一次了。
朱棣笑了笑,道:“小王能成就什么霸业?无非是为大明守疆卫土,御敌于国门之外罢了。”
道衍愣了一下,不由得心下叹了口气,他明白现在说再多也是无济于事。于是他话锋一转,语气放宽:“不说其他,殿下也该为自保考虑。”
朱棣和徐仪华面色皆是一滞,自保?
朱棣看着道衍低沉的脸色,不由得收敛了笑容,低声问道:“师傅这话是什么意思?本王身为藩王,何须自保?”
道衍面色依旧,沉声说道:“正因为殿下贵为藩王,才更该防范于未然。殿下难道忘了汉朝藩王的七国之乱?”
朱棣明显一愣,他只是轻轻摇头,表示自己并没有忘记。
道衍继续道:“殿下没有忘记,难道太子就忘记了?”
道衍这说了这一句,之后就沉默了。
沉默,屋子里弥漫着可怕的沉默。
徐仪华轻轻拿起茶杯喝了一口,侧头偷眼看向朱棣,只见朱棣的脸色变得愈难看。
屋内的空气中似有胶凝的冰凉之感,杯中凉茶入喉也显得冰凉刺骨。屋外的蝉鸣显得愈的嘶哑,听在耳里只觉得烦闷异常。
徐仪华有心安抚朱棣的情绪,却不知如何开口。道衍所言字字句句戳中要害,不要说朱棣,就连自己听到都觉得心惊恐惧。
可怕的安静持续了良久,朱棣的脸色渐渐由黑变白,他只觉得口干舌燥,却又觉得动弹不得。
难耐之时,却觉一双温暖的手握上自己冰凉的大手,朱棣莫然扭头,正对上徐仪华安抚沉静的眼眸,只一瞬,便觉温暖。
朱棣拿起手边的茶杯,只抿了一口润润喉咙。
一口茶的工夫,朱棣便平复了下心情,再抬起头时,紧绷的嘴唇挂上一抹浅笑,声音略微沙哑:“如为自保,小王更该做此决定。存粮再多,终有用尽之时。而民心,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道衍微微一愣,片刻间便换上欣慰的笑意,他双手合十恭敬道:“殿下所虑周到,贫僧自愧弗如。”
朱棣须臾间已将心境定下,他再次抬手举杯,已是不同心情。
喝足一口凉茶,抬头对上道衍的视线,朱棣已然恢复往日风采:“师傅,国之根本不在库存,而在百姓。”
道衍恭敬答道:“以燕王府全部余粮换取百姓心之所向,殿下深谋远虑,贫僧叹服。”
朱棣轻笑起身,走至道衍身边道:“小王年轻识浅,多亏师傅提点。防人之心不可无,小王受教了。”
道衍连忙起身行礼:“殿下天资过人,贫僧不敢居功。”
此时下人来报,说午膳已准备妥善。
朱棣牵起徐仪华的手对道衍说道:“小王命人准备了膳食,请师傅一同用膳,可好?”
道衍双手合十行礼:“谢殿下,贫僧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