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南巡的目的(2/2)
“既然朝廷宣传用国货,强国防,那做为皇帝更应当以身作则。诸位皆是朝廷重臣,相信诸位也明白一但国产产品大行其道,这对国家经济有多大的促进做用。”光绪摆摆手阻止李鸿章继续劝谏:“朕意已决,不必多言。此次朕南巡所乘坐之火车及其物品全部均为我大清自产之产品,下旨《时务报》及各地宣传机构与以配合。再下旨各地方,不修行宫、不办酒宴、不搞仪式,所有衣食住行朕自行解决。此次出行,没有计划没有路线,一切随性而为。”
皇上既然已经决定,做为臣子自然不好当堂反对。下了朝,心里仍然不放心的李鸿章打算去瀛台继续劝谏。可皇上不在瀛台,一下朝就被被太后叫去颐和园。从寇连材嘴里得知,两宫太后对皇上此时南巡亦是不赞同。
臣子需要看着皇上的脸色、揣测着皇上的心思话,所以皇上的贴身太监就成了臣子们了解皇上言行想法的最好人选。但眼前的寇连材与其它太监不同,无论对谁都一向谦恭,也从来没听他传过什么此闲话。李鸿章头没有话,转身朝中海走去。
位于紫禁城西侧的中海、曾经的皇家园林,正变成一个繁忙的工地。空地上,包裹着石棉的钢管正在一根根的被埋下;殿宇内,一块块散热片正在组装。自从将发电站的蒸汽引进北京城内的王公大臣的府邸采暖后,朝中大臣对冷冰冰的军机处就一直颇多意见。直到怕冷的皇上在军机处商议国事时被炭火熏到头昏眼花之后,皇上决意要将已经大规模使用的暖气设施安装进军机处。谁知前期规划才结束,养心殿内一场由于电路短路引发的火灾在干燥的冬天显有格外猛烈。被烟火熏黑脸颊的光绪痛定思痛,在下令对宫中所以电路进行检修的同时考虑为保护紫禁城这个全木质宫殿群的原始风貌,光绪决定将军机处迁至中海,同时对中海进行电路、通信、采暖等各项进行现代化的改造。为了能更快的搬到暖和的新办公地,朝中各部史无前例的齐心协力的对此项工程都予以最大的支持,如今经过二个多月的紧急施工,现在整个中海改造工程已接近尾声。
李鸿章唤过正在监督施工的秘书长杨度:“皙子(杨度的字),此处工程何时可以结束。军机处都已收拾停当,就等着搬过来了。老夫可是受不了军机处的冷了,哈哈哈――”
二十出头的杨度也是相貌堂堂,能被皇上看中做为贴身秘书的杨度,李鸿章当然知道杨度会有多大的前途。而自己的儿子李经方却是一无是处,还背着“资敌”的罪名在家反省。如今朝堂中越来越多的年青面容,意味着他们这些老臣正在慢慢淡去。所以,李鸿章对这些年青人从来没有摆出一副上官冷冰冰的脸色公事公办,反到是如同一位长者。李鸿章只希望当自己老后,这些年青人能看在自己的面上,留李家一条活路。
杨度双手抱拳恭谨的道:“如今已是最后的安装,请总理大人放心,最多半月就可全部完成。”
李鸿章笑着头,赞许几声。今天是个好天气,艳阳高照平地无风。李鸿章与杨度边走边谈,不时还有笑声传出。走到一僻静之地,李鸿章才低声问道:“如今朝局初定,又是年关将至。本是安抚人心之时,皇上却要在此时南巡。难道你之前就没有听到任何动静吗?”
“学生恬为皇上秘书长,就是为协助皇上处理文书工作。这关系朝政大局,哪里是学生能知道的。”
“老夫就想知道皇上为何突然提出要南巡。没跟老夫卖关子,身为皇上秘书,朝中大奏折大多经你手呈与皇上,老夫不相信你一没看出来。”
“总理大人不必多虑,学生以为皇上南巡只要防卫得当,并无不妥。”杨度还是一脸恭谨,但见到李鸿章拉下了脸这才笑着道:“帝无子嗣也是国之大患呀。”
李鸿章先是一楞,转而怒道:“为一女子,皇上竟置国朝安危与不顾,一但让有心人得势,这天下刚刚承平……”
杨度低声道:“学生到不这么认为。有皇家陆军驻守各地,何人可威胁皇上权柄。有一事总理大人可能不知,此次皇上内定随侍南巡的大多是武将如冯、段等人,而文官仅有一位――大理寺正卿岑春煊。”
大理寺是干嘛的?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相当于最高法院,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皇上南巡不带其它文官就只带大理寺正卿岑春煊,而岑春煊还有一个别名叫“官屠”,如此一来,皇上南巡的目的就一目了然。皇上就是奔着江南官场去的,就是为了整顿江南官场。
皇上开始整顿官场了,就像皇上曾经的那样:盈弱的中国想要在这世界之林占有一席之地,那么这个国家只能有一个声音。(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