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节 昭穆的作用(1/1)

最快更新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最新章节!

祭祀有十种意义:第一是体现事奉鬼神之道,第二是体现君臣之义,第三是体现父子关系,第四是体现贵贱有别,第五是体现亲疏有别,第六是体现爵赏的施行,第七是体现夫妇之别,第八是体现政事公平,第九是体现长幼有序,第十是体现上下关系。这就是祭祀的十种意义。

铺席设置案几,让死者夫妇同席同几,作为神的凭依;因为不知道神究竟在哪里,所以不仅头一天在室内行祭祀,而且第二天又在门外行祭。这是和神明打交道的应有做法。祭祀时,国君走出庙外迎接牺牲,但不走出庙门外迎接尸,这是为了避开嫌疑。因为尸在庙门外仍然是臣子的身份,而进到庙内就变成君父的身份了。而国君在庙门外仍然是国君的身份,一进庙门就变成臣子的身份了。

所以不出门迎接尸,是为了不搞乱君臣的名分。祭祀中规定,由孙子辈的人充当祖父的尸。那个充当尸的人,对于祭祀的人来讲是儿子辈,而作为父辈的祭者倒要面朝北去事奉尸,这就是为了让人明白儿子应当如何侍奉父亲。这就是父子之间的关系。上公的祭祀有九献之礼,五献之后,国君便洗净玉爵向卿献酒;七献之后,国君才用瑶爵向大夫献酒;九献之后,国君采用散爵向士和各种当差的献酒。这体现了尊卑有别。

祭祀时,所有参加祭祀的子孙都是按照父昭子穆的辈分排列。昭穆的作用,就是用来区别父子、长幼、亲属的顺序而不使混乱。所以在太庙中举行祭祀时,尽管全体族人中的昭穆辈都在,也仍然是各就各位,有条不紊。这就叫做亲疏有别。古时候明君对有德的人进爵对有功的人加禄,进爵加禄的典礼一定要在太庙中举行,这表示国君自己不敢独断专行。所以在祭祀的那天,第一次献尸之后,国君要从堂上下来,立在东阶的南边,面向南,接受册封的人面朝北,负责册命的史官从国君右边捧着册封文书宣读,备册封的人行过再拜稽首的大礼后接过册命,然后回家,在自己的家庙中设奠察告祖宗。这就体现了爵赏的施行。

祭祀时,国君身穿礼服头戴礼帽立在东阶,夫人头戴首饰身穿礼服立在东房。妇人进献礼器豆时,手握礼器豆的柄;而拿甜酒的人把豆交给夫人时,是手握着豆的底座。尸向妇人回敬酒时,手拿着酒爵的柄;夫人在接受时,手拿着酒爵的足。夫妇之间授受祭器,不能拿着同一部位。夫妇互相回敬酒,一定要更换杯子。这些都体现了夫妇有别。凡是分配俎肉,以带骨的肉为主。牲体的骨,也分贵贱。殷人以后腿上部的骨为贵,周人则以前腿上部的肩为贵。对于周人来说,牲体前面的骨贵于后面的骨。

分配俎器中的肉,就是要体现举行祭祀肯定对大家都有好处。所以在分配时,高贵的人取得贵骨,卑贱的人取得贱骨,高贵的人不拿双份,卑贱的人也不会空手,这就体现了公平。每个人都能得到恩惠,政令就容易推行;政令得到推行,事情就容易办成;事情办成,就能建功立业。之所以能够建功立业,其中的原因不可以不知道。分配俎肉,就是要体现恩惠必定人人有份。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也就像分配俎肉那样,所以说:可以体现政事的公平。

旅酬时向助祭的众多兄弟子孙敬酒,这些人按照昭穆排列为二列;昭辈排为一列,穆辈排为一列;同是昭辈的人再按年龄大小排列,同是穆辈的人再按年龄大小排列。其他的来宾以及各种当差的,也都按年龄大小排列。这就叫做长幼有序。祭祀末尾有赐馂之礼。这时要把神吃剩下的祭品分给皮匠、厨子和阁人,这是向下人施惠的方法。只有有道之君才能做到这一点,其聪明足以使他认识到这样做的重要,其仁慈足以使他采取实际的行动。

所谓畀(bi),也就是赐予,也就是能把他多余的东西赐与他的下人。皮匠,就是制造铠甲这类小官中的贱者;厨子,这是执掌屠宰这类小官中的贱者;舞师,这是教习乐舞这类小官中的贱者;阍(hun)人,这是掌管守门这类小官中的贱者,在古代不让受过刑罚的人守门,干这四种差使的人,是小官当中最低贱的,而尸在庙中是最尊贵的用最最贵的身份在祭祀的末尾能够不忘记最低贱的人,并且把神吃剩下的东西赐予他们。所以如果一个国家由明君来领导,全国的老百姓就不会有受冻挨饿的。这就叫做体现了上下关系。

祭祀也有四季的不同:春祭叫礿(yuè),夏祭叫禘(di),秋祭叫尝,冬祭叫烝(zhēng)。礿和禘,举行在阳气由起到盛的时候,体现了阳的意义;尝和烝,举行在阴气由起到盛的时候,体现了阴的意义。禘是阳气最盛的祭祀,尝是阴气最盛的祭祀,所以说:没有比禘、尝更重要的。古时候,在举行禘祭时要颁发爵位,赏赐车服,这就是顺着阳气行事;在举行尝祭时要教民田猎,开始动用刑罚,这就是顺着阴气行事。所以古书上说:在举行尝祭之时,要拿出公家的东西,表示将要行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