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节 大同小康社会(1/2)

最快更新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最新章节!

除了有些篇章作者、时代有定论外,《礼记》的绝大部分篇章都是秦汉时期儒者所著,似乎也成为定论。至于《孝经》作者、年代,有多种说法,但多数学者认为《孝经》是汉代儒者的作品。由此可以断言,《礼记》早于或和《孝经》是同时代的作品。从内容上看,《孝经》雷同于《礼记》的地方很多,以至于梁启超说《孝经》“书中的文义都非常肤浅,把它放在《小戴礼记》49篇中,可以说是下乘之作,所以不读也罢”。

的确,《孝经》中有大量雷同于《礼记》的地方。比如,《孝经》:用孝敬的心态来与君王为事则忠诚;《礼记》:为君主做事不忠诚,就是不孝。《孝经》:用侍奉父亲的心情去侍奉母亲,爱心是相同的,用侍奉父亲的心情去侍奉国君,崇敬之心也是相同的;《礼记》:以侍奉父亲的态度来侍奉国君,把对二者的敬爱拉平,以侍奉父亲的态度来侍奉母亲,对二者的亲爱程度是相同的。

《孝经》:我们的身体毛发皮肤是父母给我们的,我们必须珍惜它,爱护它,因为健康的身心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条件,所以珍惜它,爱护它就是行孝尽孝的开始;《礼记》:天之所生,地之所养,没有比人更高贵的;父母完整地把自己生了下来,做儿子的也要把身体完整地还给父母,这才叫做孝;不使身体受到损伤,不使名声受到侮辱,这才叫做完整。

即使是《孝经》用五章来专门论述五等人的孝的思想,也可以在《礼记》中看到其理论源头,《大戴礼记》中说道:卿大夫行孝,用美好的德行纠正父母的过错;士行孝,预先理解父母的意图,规劝他们不犯过错而后听从他们的使唤;普通百姓行孝,力所能及地准备好饭菜奉养父母;君王的孝,是不敢让三老做臣下。

当然,不可否认,《孝经》作为一片专门论述孝的文篇,和《礼记》比较起来,虽然在理论建树上没有多少新的创造,但在系统性上、易于传播推广方面,要优于《礼记》。两者同列儒家十三经,在历史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