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2)

孔子对子路说:子路啊!懂得德的人太少了!孔子说:能够无所作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了吧?他做了些什么呢?只不过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罢了。子张向孔子请教如何才能让自己到处都能行得通的问题,孔子告诉他:为人,说话要忠信,行事要笃敬,即使到了蛮貊地区,也是可以行得通的;说话不忠信,行事不笃敬,就是在本乡本土,都是不能行得通的。站着,就仿佛看到忠信笃敬这几个字显现在面前;坐车,就好像看到这几个字刻在车辕前的横木上,这样才能使自己到处都能行得通。后来,子张把这些话写在了自己的腰带上。

孔子说:卫国的大夫史鱼真是正直啊!国家有道的时候,他的言行像箭一样正直;国家无道的时候,他的言行也像箭一样正直。卫国的大夫蘧伯玉真是一位君子啊!国家有道的时候,他就出来做官;国家无道的时候,他就辞退官职,把自己的主张藏在心里。孔子说:你可以同他说的话,却不同他说,这样就会失掉朋友;你不可以同他说的话,却同他说,这样就叫做说错话;有智慧的人既不会失去朋友,也不会说错话。志士仁人,没有因为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德的。

子贡向孔子请教应该怎样做才叫实行仁德的问题,孔子告诉他:做工的人,如果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让他的工具锋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这样就叫做实行仁德了。颜回向孔子请教应该怎样治理国家的问题,孔子回答:用夏代的历法,乘殷代的车子,穿周代的衣帽,奏《韶》乐,禁绝郑国的乐曲,疏远能言善辩的人;郑国的乐曲浮靡而不正派,佞人太危险。孔子说: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我从来都没有见过像喜好女色那样喜好仁德的人。

鲁国的大夫臧文仲应该是一个窃据官位的人吧!他明明知道柳下惠是一位贤人,却不举荐他一同做官。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样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遇事从来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这样的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几个人整天聚在一块,说起话来也达不到义的标准,专好卖弄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事情。

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君子担心自己死后,他的名字不能够被人们所称颂。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君子不会凭着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会因为一个人的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子贡向孔子请教道:请问夫子,有没有这样的一个字,可以奉行终生呢?孔子回答:如果是一个字的话,那就是恕了吧!恕就是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