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小农经济(2/2)
“请问公子,是哪位?我是这里的里正!”一个中年男子说道。
按照之前的计划,时不凡没有直接说自己的身份,只是说:“家父是长安城里的官员,我这次是好奇,来看看我大唐的乡间是什么滋味!”
“嘿,真是新鲜,在城里面有福不享,居然来我们这里?”显然有些人对于时不凡这种特殊的“趣味”表示不太理解。
“是啊!都是我们想要进城,可是居然城里面的人还想要来看看,真是稀奇!”
“围城效应啊,外面的人想要进去,里面的人想要出来!后世城里面的人反而想要去乡村,可是乡村的不少人都拼了命往城里挤。这个世界上哪里有什么样的生活是彻底完美的?只有当你真正体会过了,这才会真正的奢求另一种。人人都想要出生在帝王家,可是却同样有很多帝王家的人,说愿生生世世莫要生于帝王家。没有人是彻底完美的,不管是任何身份的人,都会有他痛苦的一面。也许有些人看到了光鲜的一面,可是却很少知道他痛苦的一面,这其中的艰难,只有自己才知道了。”时不凡想道。
“各位大伯,你们好啊!”时不凡主动问候说道。
“不敢当不敢当,公子不敢当!”
在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之下,时不凡如此客气,那他们反而不敢了。不过时不凡却也都没有勉强,直接开始进入了正题,因为他是要来调查这个大唐社会基层生产情况的,自然要首先卡死关心这些东西了。
“各位,你们今年收成如何?”时不凡问道。
“还行吧,刚够糊口!”有些人回答。
时不凡也都点头,因为按照他从数据推算来看,这个时期的大唐农民的恩格尔系数达到了百分之六十六以上。这样的情况,确实也就是刚够“糊口”而已。一旦稍微有了一些变化,那恐怕真的是要崩溃的。
不过这个时不凡却接着问:“那你们明年打算如何耕地?是用耕牛吗?”
“耕牛,那个买不起,是用人力来犁地的!”
时不凡皱眉,想:“用人力来犁地,犁地一百亩?我去!”
时不凡虽然没有亲自犁地过,他也不是农村出身,可是他也都可以想象用人力来犁地多么的累。唐朝每户人家一百亩地,如果全都靠人力来犁地,那时不凡真的不敢想,他也都没有体会过这种感觉。总之也就是一个累人,累是绝对的。
“我想,我是不是少算了,恐怕这么重体力劳动,在没有足够油水的情况下,一天四斤粮食,是不是不够啊?”时不凡暗想。
时不凡看了看这些农田,然后问:“为什么不用马耕?如果用马耕,那完全可以耕地很快,如果在大量耕地,那马耕不是更快花费相对更低吗?”
“马耕?马匹都是在朝廷手里面,我们怎么可能有马?哪怕有马,我们也都买不起啊!何况,哪怕买得起,我们也都用不了啊!我们不过是一百亩地,牛耕已经足够了,难道要马干什么?到时候,买了一匹马,还要好吃好喝的伺候着,那亏死了。我们不过一百亩地,一头牛已经足够了,用不着马。”
时不凡暗暗记下了这个马耕和牛耕的回答,时不凡清楚这个中国古代普遍是以牛耕为主,而西方是以马耕为主。其实如果要说从耕地成本来说,如果是小范围耕地,那确实是牛耕有优势。可是如果是当耕地范围达到了一定面积,足够大了,那相对成本反而是马耕更有优势。当然,这个马耕也是一个重要的花费,马匹可比牛难伺候多了,马吃的食物比牛要高级很多,甚至伺候起来也都不容易。
而且普通百姓每户人家的耕地少,这种事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确实用不着马耕。这个就好比后世农业机械一样,谁都知道农业机械效率高,甚至有很多好处。可是农业机械价格高昂,是普通农民所购买不起的。再加上单户农民土地面积小,使用如此高效率的农机明显是在浪费,反而还不如耕牛成本低。
这个后世的农机其实也就是古代马耕的翻版,也许在耕地面积达到了一定数量,那马耕比牛耕相对成本更低。可是因为这种古代的小农经济,反而造成了单位成本更高,百姓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之下让他们无法单独承受马耕的花费,这样认为马耕是不值得的。
“看来,小农经济,是制约古代生产力的一个桎梏。既然我无法能够弄到高产的红薯,那我也就只能够从改变古代的生产关系,然后用来提高生产力了。改变这种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这样有利于解放生产力,让生产力尽快的提高。”时不凡想道。(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