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货币战争(下)(2/2)
快出售获得配额然后跟大唐采购物资,这样更是加重了他们内部竞争。
可是大唐采用中央集权,只要朝廷一发话,那绝大部分商人都不敢不听。这样可以有效都避免有人私下和突厥交易,突厥哪怕走私一些,代价也都是非常高昂,也多得不偿失。这样他们必须要求向大唐,大唐有的是办法来一个二桃杀三士的手段,这样突厥分裂是肯定的。
突厥人的产品种类单一,并且不是大唐百姓必需品。可是大唐的粮食,茶叶,钢铁,都是突厥的必需品,甚至茶叶这个就好比是高附加值的东西。茶叶本价值并不高,可是架不住是产量低,并且容易被垄断,这样故意人为的抬价,突厥人也都受不了。这样就还被那些美国人的高科技产品,附加值很高,比起中国那些日用百货附加值高了很多倍。这样虽然操控汇率对于自己有一定影响,可是并不大,因为地方是必然要购买,可是自己却并不一定要他东西。甚至双方的政治体制还有产品附加值都不一样,可以轻易而举的玩死这个突厥人。
“皇上,你看如何,这个突厥人恐怕今后都要被我们使劲盘剥。到时候可就看您和朝廷各位大臣的事情了,我也就不多问了。只要好好用好了这个白银和铜钱之间的比价,主动进行调控白银的升值和贬值,那突厥人必然会损失惨重。他们从我们身上赚到了多少钱,那我们也都可以在这个白银和铜钱之间的比价中捞回来,甚至连本带利的捞回来。突厥人跟我们玩心眼,他们再进化几百年吧!只要维持几年之后,那我们大唐也就可以获得大量的财富,用来作为北伐突厥的经费了!他们用自己的钱,来个我们养兵,甚至来给我们组织讨伐他们的军费,这样的感觉非常不错吧?”时不凡问道。
李世民嘴巴都张开,裂开到了后槽牙,显然表明他非常的高兴,简直是高兴到了没有边际了。要知道这次他可是赚大发了,如果没有时不凡,哪怕他未来想要讨伐突厥人,恐怕也都是要向百姓加税,那这样肯定会被人骂。而且向百姓加税,那必然会引起很多的反弹,对于刚刚恢复生产的大唐肯定不利。不过时不凡这个方法,那简直是神来之笔,直接用敌人的钱来打敌人,这样的手段之狠辣,让李世民也都感觉心惊肉跳。
“幸好他是我大唐的人,不然恐怕如果是外国的,那大唐可就危险了!不过,他只要在我大唐,那朕也都不怕。有了他,朕以后开疆拓土,也都不会缺钱了。朕就是喜欢这种能弄钱的,而且不会伤害百姓的。”李世民心里面哈哈笑道。
作为一个将领出身的君王,非常清楚后勤的重要性。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这个也就是说明了粮草的重要。也许一般人只是知道负责指挥打仗的将士多么勇猛,程咬金尉迟恭他们冲锋时候多么的勇敢,杀敌多么的厉害。可是真正的领袖却绝对清楚,那些在前方冲锋陷阵的将军,不会是最大的功臣,反而是在后方处理各种事务,为前方将军作保障的文官们。
当刘邦这个亭长出身的皇帝都知道,萧何是第一功臣,还发明了一个“功狗”出来。李世民也都非常清楚,没有后方的保障,那前方军队再怎么厉害也都是假的。
可是粮食,钢铁等等东西,都是要朝廷用钱买的。可是朝廷往往是没有钱,没有足够的财富,那怎么办?那也就是加税,加赋,甚至各种摊派了。历朝历代,包括隋朝也是如此,通过加税加赋加兵役劳役,这样暴力无偿的夺取百姓的粮食财富还有劳力,这样的代价必然是让他们对于朝廷非常痛恨。
这个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古代官员反对开疆拓土,这里面并非是他们没有什么雄心,而是打仗对于农耕时代的破坏是无以伦比的。单纯用什么没有雄心开拓就说古代文官是软弱的,这个并非是能够如此衡量。事务不是绝对的,作为古代的政客,如果开疆拓土有利于他们,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去做。至于说什么腐儒,这个本质上是一个伪命题。最终还是要看各自的利益,如果开疆拓土有利于他们的阶级和利益集团,他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开拓,不会因为什么腐朽儒家思想而限制。政客,和学者完全不是一回事,哪怕有些政客披着学者的外衣也是如此。作为政客,永远都是为了政治利益的,不会是真正的腐儒。
李世民当然知道,直接跟百姓增加赋税是伤害百姓。可是如果有了时不凡,那以后可以用敌人的前来组建军队,这样不但不是在伤害百姓,反而用了敌人的财富来采购了国内的各种物资,那是在刺激生产啊!用钱采购和无偿收取,这个可不是一回事啊!用钱采购那是在刺激生产,可是无偿占有,那不但是破坏生产,会让百姓非常痛恨的。
作为一个梦想开疆拓土的皇帝,对于时不凡能够捞钱而不伤害百姓的能人,那绝对是要当做菩萨供起来。让他替你弄钱,这样以后也都可以有钱去开疆拓土,而不会伤害百姓了。
甚至反而战争越打越富,百姓因为战争尝到了甜头,社会各阶层都因为战争尝到了甜头,那接下来战车将会加速开动,让军队横扫天下。
“皇上,臣所拟定的这份条约,你看是否同意?”时不凡问道。
李世民点头说:“朕同意了,你去让唐俭和突厥颉利签订条约,这样我们接下来好好的给突厥人剥皮,让他们知道一下我们大唐割肉的本事。你这个手段,足以让突厥人被玩死了。甚至,接下来,突厥人恐怕也都要变成了一盘散沙,我大唐可以轻而易举的消灭他们了。”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