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一章 岐州之侯(2/2)
最快更新周鼎记最新章节!
们也听听,看看这其中有什么冤屈。”
高忽出去将少年带了进来。已经是深秋时节了,但他穿得却还是单衣,褴褛不堪。很多地方都露着红肿的皮肉。脸上,污垢满面,两道泪痕清晰可辨。
“我爹死得好惨。我娘生死不明,求求钦差大人。救救我娘吧!”少年有些畏惧地抬头看了安和一眼,旋即低下头去,抽泣起来。
“你莫哭,仔细跟本钦差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安和和气地说道。
“钦差大人,小人今年14岁,名叫龚亮,我爹龚明义在这歧州经营一个粮行。那日,我娘在店铺内帮忙。歧州侯府内的大总管李赫路过,看见我娘就进来调戏,我爹上前阻止。被李赫一脚踹了个跟头。从那以后,没人再到我家的铺子里买粮。再往后,李赫说给我爹100两银子要娶了我娘,我爹不肯,被他手下的奴才痛打一顿。到了晚上,我家的粮行突然着火,我爹被活活烧死!我娘被一伙蒙面歹徒抢走至今不知去向。我,只好在城内的城隍庙里安身,每日靠乞讨为生。”龚亮失声痛哭。
“可恶!”莺歌在一旁怒斥道。
老掉牙的欺男霸女!安和苦笑一声,“龚亮,你为什么不去刺史衙门去告状,反而跑到本钦差这里来。”
“钦差大人,小的去刺史衙门告状数次,都被衙门的差官大人撵了出来,小的没法子,听说钦差大人来到歧州就冒死前来告状!请钦差大人为我爹娘伸冤!”龚亮涕泪交加,引得莺歌和孙延真一阵唏嘘。
“是个苦孩子,驸马,帮帮他吧。”孙延真叹息一声,望着安和。
安和刚要说话,门外侍卫来报:“驸马爷,刺史管平大人采访!”
安和哦了一声,“有请!”
管平急匆匆走了进来,扫了一眼跪在地上的龚亮,躬身施礼,“下官见过驸马大人!”
“管大人不需多礼,请坐。高忽先生,带他下去换身衣服吧。”安和笑着冲高忽道,指了指仍旧在低低哭泣不已的龚亮。
“驸马大人,我闻报此子来告状,便赶来了。恕下官直言,这事驸马大人管不得。”管平凝声道。
“哦!为什么?”安和心里暗道!什么管不得!不就是一个藩王吗?有什么了不起,长孙无忌那种皇亲国戚!张亮这种开国元勋,我都照动不误。更何况,如今我手中有圣旨和尚方宝剑。他原本是想跟管平打个招呼,让刺史衙门去处理下此事,但听到管平的这句“管不得”,他就立马打定了主意,管了!既然上天让自己手中有了一些权力,力所能及地帮一下穷苦危难的老百姓,有什么不可以!
“驸马大人,此事不太好办哪。道王是当今陛下的亲兄弟,而李辰又是道王最宠爱的幼子。”管平低低道。
“依管大人的话,就因为涉及藩王皇亲,就撒手不管百姓的死活了?皇亲国戚也要遵从国法,岂能欺男霸女?”安和冷笑。
“驸马大人,下官不是这个意思。主要是此子所告之事,没有证据,下官暗中派人查了,放火和抢人的是岷州的一伙山贼,而不是歧州侯府的人。歧州侯府的大总管李赫在歧州横行不法,下官是知道的,但他有道王的庇佑,下官……实在是无能为力。”管平眉头一跳,有些激动地说。
“这歧州侯为人如何?”安和淡淡道。
“这?”
“在本驸马这里,管大人尽管直说。这两台小姐都是安和的知己亲人,请直言无妨。”安和笑了笑。
“李辰为人管平说不上什么,但自从陛下下旨封其为歧州侯之后,他在歧州……哎!”管平叹道。
“大唐藩王,不是没有封地吗?”安和有些好奇地问。
“驸马大人,藩王虽然没有封地只有封号,但却可以凭借着封号和皇族的势力,圈占土地!插手商贾……”管平又是一声长叹!“这歧州侯,也是前年才来了歧州,名义上是开设商行经营买卖,实际上……单城外的农庄就有3个了。”
“这样?管大人没有上奏朝廷参他?”
“下官多次上奏,但却总是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好吧,此事我会慎重考虑的,管大人。”安和起身,意思是要送客了。
管平走后,安和陷入了沉思。按说,这么一件小案子,不用费多大力气,但牵扯到皇亲国戚,又不能不慎重。这倒不是怕,而是谨慎。
“莺歌,你让高忽先生去安排一下,动用一下商卫的暗卫详细调查一下这个歧州侯,速速来报我。”安和抬头对莺歌一笑。
莺歌点点头,带着三个侍女离去。安和转首望着孙延真,“延真小姐,多亏了你的针灸之术,我感觉身子完全好了。”
孙延真脸上莫名其妙地一红,低头道,“驸马,明日,延真想在歧州开设个行医棚,为无钱治病的百姓诊病,成吗?”
“没有问题。我还要在歧州呆一些日子,我会安排人手协助延真小姐的。”安和微微笑着,“略尽绵薄之力吧,也莫要累坏了身子。”
“嗯,多谢驸马成全。”孙延真低低答道,
“好了,青霞,让东方岩派两个人跟我出去溜达溜达。来歧州一天多了,还没看看这歧州是个啥样子。延真小姐,你早些休息。”安和起身向外行去,青霞紧紧跟随其后。
东方岩亲自带了十多个侍卫!便装跟着安和出了驿馆。安和也换了一身清袍,腰束玉带,头戴逍遥冠,足下一双皂靴,活脱脱一个富家阔公子模样。
夜色笼罩下来,街道两旁的店铺虽然已经关门打烊,但却都挂起了带着标志的红灯笼,街上行人来往,倒也非常热闹。
信步行去,突闻前方人群喧闹,乱糟糟的。安和加快脚步,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所妓院。宽敞的大门楼上,悬挂着一个硕大的灯笼,灯笼上有“雅阁”二字。门口,一群人围拢着,堵住了大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