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面复(1/2)

最快更新明末之成王败寇最新章节!

崇祯十二年三月十七,米脂县县试最后一场面复考试,即将开始。

一共二十人参加面复,不出意外的话,这些人将全部通过县试,参加六月份在延安府进行的府试。

面复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贴经,也就是考试默写和背诵四书五经,其二是策论,也就是政见时务,面复不是很复杂,难度也不是很大,譬如说贴经,摘抄四书五经之中的段落,主要就是《论语》之中的段落,写出或者读出前面的一句两句话,考生将后面的全部背诵或者默写出来,完全正确就算是过关。

策论更加的简单,知县大人询问一些问题,老老实实回答就可以了,只要不说反动的话语,不出现明显的错误。

县试的面复,其实是为即将到来的府试做准备的,让通过了县试的考生熟悉一下府试的流程,如此能够更好的应对,毕竟府试正规一些,至少需要糊名了。

面复在大堂后面的厢房进行,知县大人在厢房等候,考生听候县衙礼房司吏点到名字,出列之后,跟随礼房典吏,绕过大堂,前往后面的厢房。

面复的时候,知县大人直接接触考生,其余人不得进入厢房打扰,经过这次面复之后,县试案首名字就出来了,会在翌日一大早张贴到县衙外面的八字墙上面。

吴帆徽进入到县衙,来到大堂前方的院落等候,其余的通过第二场或者第三场考试的考生,也是在这里等候。

刚刚站立,吴帆徽就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眼光,他对参加县试的考生不是很熟悉,吴氏家族参加县试的十二名考生,唯独他一个人有资格参加面复,其余的全部都淘汰了,几天之前在四海楼喝酒的时候,族长吴缅清曾经在他的耳边说起了此事,估计这是知县大人平衡县内家族之间关系的结果,既然吴帆徽可能成为县试案首,那么其他的吴氏家族子弟,若是没有特别的才华,就不要想着得到照顾了。

吴帆徽来到县城大半年的时间,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吴氏学堂,与外界几乎没有什么接触,也不认识其他学堂的学生,后来家人搬迁到县城,其大部分时间更是呆在家里。

再说县试之前,吴帆徽默默无闻,在家族之中没有什么地位,也不可能与外界有多少的接触,这让他更不可能认识什么人。

参加面复的考生名单,张贴在衙门内部的照壁上面,吴帆徽仔细看过这个名册,他的名字排在第一,第二名和第三名都姓贺,应该是贺氏家族的子弟,第四名姓李,第五名姓刘,第六名姓王,第七名到第十名同样姓贺。看见这个名册的时候,吴帆徽的内心有一些悲哀,也有少许的愤怒,有关明末的诸多历史记载中,他记得零星的评论,那就是明末个科举考试已经逐渐显露出来重大弊端,那就是寒门难出学子。

士大夫家族的子弟,因为诸多的先决条件,的确能够好好读书,接受良好的礼仪教育,这些教育让他们更加的突出,寻常人家的子弟是比不上的,这种现象从一定程度导致寒门难出学子情况的出现,但这样的情况,应该引起各级官府的重视,从一定的程度上帮助那些愿意苦读的寒门学子,让他们也能够出人头地。

面复的顺序是需要抽签决定的。

在众人关注的目光之中,吴帆徽第一次走到礼房司吏的面前,抽取了第一张便签,他没有刻意的去挑选,而是拿起了第一张便签。

司吏当着所有考生的面,打开了第一张便签。

上面写着“壹”,吴帆徽居然抽到了一号。

其余的考生忍不住低声议论了,县试的面复,可不比几百年之后的比赛,抽到一号是运气背的表现,面复的一号是最好的,这里面有先入为主的概念,知县大人见到的第一个考生,印象肯定是最深刻的。

更加关键的是,吴帆徽是唯一一个县试第一场正考过关的考生。

这是不是运气的眷顾。

吴帆徽可没有这样的想法,他清楚这一切都有可以安排的意思,二十张便签是按照顺序摆列的,若是他有着赌运气的成份,上去之后在便签之中找来找去,从中间抽取一张,那就可能失去第一个参加面复的机会,唯有处变不惊,泰然自若,顺其自然,才能够把握运气。

尽管只是县试之中的面复,谁能够说不是对考生心理的考验。

就连礼房司吏,都用不一样的眼光,看着眼前的这个少年。

抽签完毕,所有的考生在院落按顺序站好,司吏开始点名核实。

点名完毕,典吏站出来,开始宣读面复的要求,无非就是仪态端庄、认真回答问题等等要求,面复完毕的考生,径直离开县衙,... --

最快更新明末之成王败寇最新章节!

开县衙,不允许在县衙继续逗留,更不允许与尚未进行面复的考生有什么语言上面的交流。

典吏宣布完毕,司吏再次开始点名。

“吴帆徽,随典吏去面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