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八章 低可探测度(2/2)

……

夜色已深,结束了又一场秘密会议,离开会场的龙云照例坐上克格勃安排的直升机,在引擎与桨叶的轰鸣声中升空返回斯塔夫罗波尔基地。

最近每次来罗斯托夫... --

最快更新龙战长空最新章节!

斯托夫参加会议,上面都会用直升机接送需要从前线赶来的维克托*雷泽诺夫,这也算是成为了一种惯例;不过和上次的迷-24一样,这次来接送他的机型变成了迷-28n,当然动静还是一样很吵就是。

从罗斯托夫连夜回到斯塔夫罗波尔,一轮清冷新月悬挂的黑漆漆夜色中,龙云在武装直升机视野良好的前排座位上四下张望、继而远眺星空,本来还打算和飞行员闲聊一会儿,这时候却只觉得一阵阵疲惫来袭。

抬手连打了几个哈欠,他想借此时间翻阅一下手上的文件夹,却因为夜航的灯光管制而不能如愿。

想一想刚刚结束的秘密会议,持续了数小时的讨论还算是物有所值,当然期间穿插的一顿简短晚餐也是一样。与苏联南方战区的部分指挥员共聚一堂,这让龙云有了一个介绍思路、收集反馈的好机会,这对南方战区的下一步行动规划也大有裨益;不过对于接下来的“反辐射作战”安排,以及将在外高加索投入作战的新型米格机,他还是很明智的没有多谈,此事在真正付诸实施之前必须严守秘密才好。

在秘密会议上,通过交谈与倾听之际的一番察言观色,当然还有无所不知的意识窥探辅助,龙云知道在场的指挥员们对美国人的一体化战场指挥、调度能力的确心存忌惮,也很清楚单纯使用反辐射导弹无法对其进行压制,所以才会对下一阶段的作战计划感到忧虑,这倒也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反应。

和红色帝国vvs、pvo作战体系的地面导引、集中指挥不一样,美国人的一整套空中战场指挥系统虽然耗费甚巨、在欧洲战场上也没能充分发挥作用,但不得不说还是相当高效、灵活而富于韧性。

单看眼下的高加索战略态势,既然已经变成了华约进攻、北约防守,体系之间的对抗就一下子变得更加尖锐。

对于高度依赖地面导引网络、空中指挥平台仅作为一种辅助的苏联空军、国土防空军,预警机等专用飞机的编制数量一直比较稀少,在快速推进的地面攻势中,又很难保证地面导引节点的及时跟进和无缝覆盖,这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前线战机的战斗力发挥。反观北约空军,一体化空中指挥系统可以随时进入战场,对所有滞空战机提供空情信息和统一的战场调度,而且这套指挥体系的重要节点都远离火线、也不会受到r-27p/ep之类导弹的威胁。

两相对比之下,一旦双方真的用反辐射导弹大打出手,战斗机也不再依赖雷达遂行作战,这时候谁能保证战场指挥体系的运作,谁就会拥有近乎“单向透明”的巨大优势,对战斗的结局自然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而眼下呢,虽然因为反辐射导弹的突袭而陷于混乱,美国人的空中力量还并未伤筋动骨,这样的一支数量、质量都堪称一流的空中劲旅,的确是一块横亘在红空军南下征程上的巨大顽石。不过正如之前在作战会议上提到的那样,对这种复杂之极、前途未卜的局面,龙云也已经有了一些对策,他的思路其实非常直截了当,那就是在美国空军战场指挥系统的关键节点——预警机身上打主意。

对于游荡在战线一侧的美军e-3a、e-8等预警机,常规的战斗机突击战术恐怕无能为力,但是如果换一种作战思路,这个问题其实也并不难解决。

如果有这样一种战机,能够躲避北约空情监控系统的探测,情况又会怎么样呢?

想到这儿,浓浓困意袭来的龙云合上双眼、打算在旅途上休息片刻,他在直升机节奏分明的桨叶“笃笃”声中闭目养神,一边却在回忆米格设计局送到237团的那份项目报告,里面简略的介绍了该局在战斗机雷达隐身方面的一些技术探索,其中特别提到了一种基于迷g-29的低可探测性项目验证机。

当时把报告拿到手上,虽然设计局的措辞有点语焉不详、相关数据也提供的不甚完整,但是龙云看了之后还是眼前一亮。

从材料上给出的数据粗略判断,这架从迷g-29改进而来的项目验证机,在采取了较为全面的雷达隐身设计之后,整机的前向rcs已经有了很大改观,在x波段的rcs已经可以从原型机的三平方米左右降低到零点一平方米以下,换算成雷达探测距离,大约就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

四分之一的雷达探测距离,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迷g-29n,型号暂定的一种雷达隐身战机,很快就会出现在高加索的浩瀚天空中。(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