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机关 小干部(一)(2/2)

五官科的杨医生前几天对她讲,机关有个单身参谋条件不错,很有才华,人品也好,如果曾辛欣有意,他可以从中牵线,当个介绍人。曾辛欣刚与原来的男朋友分手,正在失意的时候,就点了头。

曾辛欣心里在想,人们常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机关大了,也是什么人都有,杨峻山调到机关时间不久,就与门诊部的人,特别是与门诊部的未结婚的女孩子,熟悉得像是前一辈子就认识,平时眼睛毛倒睫、手上扎刺,都到这里来处理。而杨医生说的那个参谋,自己和他在一个大院里工作了好几年,竟然会对不上号。杨医生解释说,那个参谋不爱到门诊部看病,平时有个感冒发烧什么的,在抽屉里翻点什么药出来,随便吃下去,顶一顶就过去了。杨医生的话,使她对这个尚未对上号的参谋先有... --

最快更新北京的部队大院最新章节!

谋先有了几分好感。

初秋的炎热天气是盛夏的遗孀,它对正在加班的年轻参谋毫无怜惜之心,把火苗一样的热风煽进窗户和房门,使办公室午夜的气温仍然居高不下。

崔玉栋在微机上修改一份文字材料,满了烟灰缸,空了茶水杯,材料的最后一段才圈上句号。

崔玉栋没有开空调,出了一身汗,他心里似乎觉得舒服了一些,鼻子呼吸顺畅,脑袋也不怎么痛了。

他从裤子口袋里掏出来下午收到的家信,认真地又看了一遍。信是还没有使用过手机的哥哥写来的,上边没有寒暄的语句,开门见山地讲了村里修路、建水坝让每家里兑多少钱,患过脑血栓的父亲该去医院输液了,又需要多少钱------整个一封信,像是一份申请经费的报告。

近几年,家里的生活每况愈下,老母亲住院、去世,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去年老父亲又一病不起,老人家身体尚好的时候,跟着村里的施工队,曾经天南海北地为别人修建了几十年房子,最后为自己的后代修建了一个债台。

崔玉栋生活上的开支已经压得很低,平时在食堂就餐,都是买最便宜的饭菜。节假日不轻易上街,也很少探亲访友。“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大营门来电话”,接待客人时囊中羞涩的尴尬,是他最不愿意碰到的事情。所以,他很难遇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喜事,也不容易享受到“久别遇知已,相逢千杯少”的乐趣。

二十六岁的崔玉栋看到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同事,多数结了婚,有的还生了孩子,他既无羡慕之意,更无嫉妒之心。经济上捉襟见肘的状况,使他不敢轻易涉足爱河,对于这类事情,家里来信从来没有问过,他自己似乎也觉得很遥远,婉拒了几个想要为他介绍女朋友的热心人。前几天,门诊部的杨医生又要给他介绍女朋友,他一听杨医生介绍的是曾辛欣,还是有点心动。机关门诊部的工作人员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凭关系进来的,不是这个首长的子女,就是那个领导的亲戚,后台一个比一个硬。他们之中,真才实学的不乏其人,但图清闲、混日子的人也有不少,还有的人,本事不大,脾气不小,崔玉栋平时有病不愿意去门诊部,一方面是从小吃惯了苦,不娇气;另一方面也是不想为了取几个药片,去看别人的脸色。

崔玉栋虽然很少到门诊部去,也不认识曾辛欣这个人,但他不止一次地听别人议论过她,说不上有口皆碑,也算是好评如潮。找女朋友虽说不能像杨峻山讲的那样“广交慎选”“宁滥勿缺”,一概的拒之门外也会引起别人无端的猜测,他答应杨医生,在适当的时候先和曾辛欣见个面。

“怎么还不回去休息?”在值班室睡觉的赵参谋起来解手,见到崔玉栋办公室的灯还亮着,走过来,睡眼朦胧的问他。

崔玉栋连忙把家信收起来,站起身来说:“杨峻山让我帮他修改一份材料,已经改好了,正准备回去睡觉。”

“这个杨峻山,有了难题自己不会动手,总是求别人帮忙,怪不得总是没有长进。”

“他这几天喉咙发炎。”

“你不是也正在感冒吗?”

“我是小毛病!”(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