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我的瑞士金表当了吧(2/2)

“活当。”为了留个念想,等以后有能力再赎回,只要支付一部分利息就好。“活当两千。”

“不可能,最多三百。”掌柜想都不想,立即反驳。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以五百大洋活当成交。杨帆其实也... --

最快更新民国之文艺复兴最新章节!

帆其实也不知道到底是赚了还是亏了,只知道这点钱以购买力来说,相当于十万人民币。

提着将近十万现金的布袋,听着袋子里叮当作响的钱币声音,杨帆小市民的心态发作了,感觉周边满满都是恶意,每个人都再盯着自己的钱袋子。

黄包车夫蹲坐在车子支撑竿上,眯着眼睛打起了瞌睡。这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他穿着灰褐色长袍,虽然浆洗地泛白却又有两处补丁。因为怕剃头花钱多留点板寸,因为休息不好只要坐下随时都能入睡。

时而又会期待地抬头,看看是否有生意上门。

他得年龄让人无从猜测,泛黄的面荣光,焦枯的短发,瘦弱的躯干,也许他不到三十岁,也许已经五十多了。

再一次坐上黄包车,杨帆竟然少许感到安全。同时心底又有些茫然,有钱了,去哪呢。

“先生,去哪?”黄包车缓缓地前进,车夫的声音打断了杨帆的思绪。

“先不急,到路边小摊上吃个饭,我请你。”

利用一些小小的语言技巧,在对方吃下第五碗馄饨时,杨帆已经套出了不少根底。

这人叫秦大江,今年二十九岁,有个六岁的女儿,妻子在家给人洗衣服为生,一家三口住在城北胡同,老家是天津人。

这几年京城一带直系奉系皖系军阀大混战,周边民不聊生,活得心惊胆战,通过杂七杂八的关系,转战到上海来谋生。

上海这几年,除掉西部地区,算是比较和平的地方,一直到侵华战争开始,才会发生大乱。

杨帆这时也觉得侥幸,他是苏州人士,离上海几十公里,听着侬来侬去得方言,七八成能听懂的。

其实这个时代的上海,从开发到成立市政府,从一个小渔村到大城市,满打满算也就八十年,大部分人口都是移民,各种方言都有,本地语言也只是占一小片。

直到1928年,上海才成立特别政府。这时间以前,不过是一些帮派的乱斗史和租借的权利分割史。

“秦兄弟,你现在住得地方还有空房间吗?我今天才从西洋归来,本来想投奔亲戚,但是数年不联系,也不知道他们搬到哪里去了,现在我也确实没地方住。所以想着先找个地方将就几日。”

因为和对方接触不多,杨帆半真半假的说了几句,如果真地可用,倒是可用花些钱让他跟着,反正任何人都不认识现在。

秦大江用衣袖擦去油渍,难得吃饱,精神头十足,拍着胸部道:“我那边有的是空房子,房租也便宜,就是委屈了先生。”

“没什么委屈不委屈的,我这人生地步熟的,你算是我来上海认识的第一人。”

杨帆先假意答应,想着到了地方再观察下环境,如果实在鱼龙混杂再换着。

黄包车拉了大半小时,在一处阴暗的胡同口停下。跟随者秦大江的指引,穿过两个弄堂,来到一个两层的木质楼房。楼房中庭空旷,上下两层房间环绕庭院。

“老秦,今天这么这么早下工。”一位四十多岁的妇女,穿着艳丽的旗袍,在二层栏杆出搔首弄姿,使劲对着杨帆眨媚眼。

一声过后,小楼上下数户人家,窗户开出一条缝。天色刚有些灰暗,各个住客都早早进入了自己的小屋。

透过一道道亮光,可以看见小楼内有男有女,也有阵阵小孩的哭闹声。

杨帆暗暗点头,这里住得基本都是正经人家。

“房东,我给你带新的访客来了。”秦大江扯开嗓门大叫,然后又有小女孩的声音:“爸爸,你回来拉。”

“大江,今天这么早啊,天还没全黑啊。”

“大江啊,晚饭吃了没,我家还多些锅盔。”

吵吵闹闹一大堆,可以看出秦大江在这里人员不错。

“你把这两份馄饨给你妻儿,我自己找房东谈谈。”把打包的东西递给他,又塞了一块大洋。

来得路上,杨帆就询问过这里房租价格,基本五格大洋,日照多光线好得也就六块,也不怕被宰。

通过好一番谈价还价,终于以七块大洋,加上半新的铺盖租下最好得朝阳房间。又拒绝了那寡妇房东的性暗示,杨帆才嘘了一口气,度过了穿越以来得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