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章 新起点(1/2)
最快更新明末国色江山最新章节!
连续两日兴师动众的视察可谓喜忧参半。
龙潭新区的建设度基本上达到了朱道临的预期,细分过后的十二家大小工厂和七个大型居住区,几乎完全按照总体规划进行修建,整个龙潭仍然处于尘土飞扬烟雾缭绕的建设当中,边建设边生产的工厂占绝大多数,由此而导致的混乱也就难以避免了。
朱道临不敢太过苛责掌控全局的幕僚团成员和各部门负责人,毕竟连他自己也从未经历过如此大规模的建设与开拓,出现决策失误、急切之下的盲动行为、因为事故死人等等问题在所难免。
唯一的解决办法便是放慢度,又或者暂时停下来,清醒热的头脑,找出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拿出切实的解决办法之后再动工。
在龙潭新区的视察中,从不轻易责备属下的朱道临了一次火,当着上百名幕僚和各部主官的面,严厉批评了水泥一厂的正副厂长和技术总管,毫不留情地责问他们为何不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做?
为何不给生产工人放工作服和自己辛辛苦苦从天枢阁带来的防尘口罩?为何不集中力量先把运送原料的窄轨修起来,反而以极其低廉的工钱雇佣上千名老弱妇孺肩挑背扛?
一连串的质问,吓得两位厂长和技术总管跪倒在地,浑身不住抖。
这个时候,周围上百人谁也不敢上来劝阻,朱道临骂完之后也觉得过分了点儿,扔下句“立刻停工,组织全厂员工学习规章制度,各级主管必须做出深刻检讨”便扬长而去,头也不离开被他寄予厚望的水泥一厂,并要求幕僚团对边建设边便开工的水泥一厂,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
此举把所有人都震慑住了!
谁都知道,勒令停产再进行调查意味着什么,水泥一厂的各级主官不但会因此而失去朱道临的信任。还有可能成为杀鸡儆猴的那只可怜的鸡。
唯独席幕僚叶良辰和隐性权利巨大的玄矶道长明白朱道临的良苦用心。
在此之前,朱道临曾对两人说过这样的话:“无论是军队还是工商业,成立初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阶段,我们的军队和工商业正处于崭新的起点。决策层和各级主管尤其要按规矩办事,否则就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无法控制。”
“大明官场贪腐泛滥混乱不堪的现状,就是最好的例子,我们必须得引以为鉴。”
虽然问题层出不穷,但取得的成果同样令朱道临由衷地感到高兴。
龙潭码头上方的钢铁厂一期工程竣工投产。三座日产生铁5o吨的中型平炉,已有两座点火出铁。
炼出的生铁和铸造用灰口铁,基本上达到了技术要求,如今工匠们动作越来越熟练,也越来越规范。
钢铁厂各级主官在劳动保护方面严格按章执行,措施得力,朱道临和最辛苦的炉前工一起喝着防暑降温的绿豆汤,就生产情况、劳动保护和工人待遇等方面进行半个小时的交谈,工匠们对工作环境和待遇非常满意,朱道临听到后无比高兴。
离开钢铁厂之前。朱道临当场给钢铁厂的两个正副厂长、技术总管和冶炼车间主管嘉奖记功,宣布奖励钢铁厂各级管理人员2oooo两银子,勉励大家向钢铁厂学习取经,同时要求钢铁厂各级主官,戒骄戒躁,总结成功经验,上报幕僚团。
随行的多名幕僚和两名江南时报采编,全程予以记录,朱道临的指示更是一字不漏。
这也是朱道临宣传计划中的重要一环,他必须从一开始就树立典型。立起标杆,让所有从业者从心里树立起荣誉感和使命感。
等所有企业建成投产,走上正轨之后,朱道临还会实施庞大的股份制改造。在每个工厂建立工会,赋予工会监督权和决策参与权,让每一位主管和工匠拥有自己企业的股票,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
得益于朱道临带来的各种先进技术资料和高度统一的组织方式,得益于大匠师们和各部主管的不懈努力,龙潭工业区初步建立起产业技术标准。有了基本的质量管理办法和检验依据,虽然还很简陋,尚未形成体系,但在朱道临看来已经是个巨大的进步。
平炉冶炼、玻璃制造、纯碱和硫酸的成功制取与运用,都是从最初的小规模反复试验一步步走到大规模生产的。
新组建的龙潭标准件厂的零部件系列化和规范化、皮革厂原始的流水线生产、五金厂的铁定铁丝的技术规格和质量标准、龙潭巡警局的筹备和七大工匠住宅区正在实施的居民委员会制度等等,都展现出良好的效果和展活力,令朱道临和所有陪同人员深受鼓舞。
直到现在,朱道临仍不计成本地投入资金,仅是从天枢阁带来的生产原材料和机器设备,就是任何人、任何势力无法企及的,而且到目前为止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完全可以称之为孤注一掷。
但朱道临坚信,所有的投入都值得的。
预计最多再用一年时间,龙潭新区这个迥异于大明天下任何地方的独立王国,必将焕出惊人的创造力和勃勃生机,为他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天下瞩目的焦点,对大明社会产生无可抗拒的积极影响和推动。
在为期两天的视察中,令朱道临欣喜的不止是踏踏实实稳步前进的龙潭钢铁厂,也不是栖霞山下占地面积六平方公里的全封闭式军工业制造基地,而是之前认为至少到秋季才会有所作为的八卦洲。
负责八卦洲移民垦荒和造船厂建设的刁美芳,绝对是个被忽视的杰出人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