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五章 入城风波(1/2)

最快更新我的三国我当家最新章节!

刘墉一行一路停停走走,四处瞧瞧看看,观赏沿途风景,品尝各处美食,过得甚是惬意。这一日,终于到了广陵,也就是后世的扬州。

广陵是徐州刺史部下的一个府,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地级市,因而与“省会”所在地徐州相比,城墙远没有那么高大、厚实,比之刘墉治下的雒原更是不如。不过,因地处长江水道,对面又是江东重镇秣陵,为南北通衢要地,商贾聚集之所,因而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显得极是热闹。

虽是和平时期,城门垛上仍插满了各式战旗,隔着一段距离便站着一名持枪守望的兵士。城门洞前排着两列等待入城的百姓,几个衙役一丝不苟地检查着。旁边支着一张桌子,一个身着公服的小吏提着笔不停地记录着。再边上一个都尉带着一队满身戎装的兵士,手拿兵刃,挺着笔直的身躯,警戒着四周的一切。

朝廷官员是可以享受特权的,因而周仓跳下马直接向那领头的都尉走去。周仓身高体壮,在一大群人中显得极是突兀,不过这都尉早已驾轻就熟,见他并未携带武器,只是凝神稍加关注,军士们则暗自提高了戒备。众百姓似乎也早就习以为常,只是诧异于这个黑大个的高大威猛,议论了几句,又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排着队等候入城了。

周仓掏出朝廷颁发的副将官凭,走到那都尉面前递了过去。那都尉接过来细细查验了一番,恭敬地还了回去,又拱手施礼道:“末将见过将军。将军是让末将先陪你到馆驿,还是直接到府衙?”

周仓摆摆手,大大咧咧地道:“都不用。俺们一行只是路过这儿,就不住馆驿了。”

“这么说将军不是来这儿公干的?”

“是啊。”周仓大眼一瞪,“俺们在这儿住几日不可以吗?”

那都尉陪笑道:“当然可以的。只是要烦劳将军先到这边登记一下。”

“登记个什么鸟?”周仓不满道,“俺以前到过那么多地方可都没登记过。许都如何?天子之地,俺出入那里也没说要什么登记啊,偏你个小小的广陵府有这么多规矩。”

“将军恐怕是误会了。”那都尉仍是一脸的笑容,又解释道,“只因广陵扼守长江北岸,断不容有失,故太守颁有命令,若经商、访友、公干需在本地停留的都需先在这儿登记。”

周仓还待要说,一只手在他肩上轻轻一拍。周仓回头一瞧,却是刘墉不知什么时候走了过来,便道:“将军,你说这里……”

刘墉摆摆手道:“周副将不必再说了。陈元龙颁布此令,自有他的道理,咱们遵行就是。你去叫个书吏过来。”

“是。”周仓闷闷地答道,拱手退下。

“这位兄台如何称呼?”刘墉扭头又问那都尉。

“不敢,末将姓刘名勇,乃此地守城都尉。”那人见这年轻人直呼太守的名字,而周仓这员副将对他更是毕恭毕敬的,心想这年轻人定然是朝廷派来微服私访的大员,心中一凛,便恭敬地答道。

“这么说咱们倒是一家人了。我也姓刘。”

刘勇上下打量了刘墉一番,突然问道:“您是刘墉刘将军么?”

刘墉一阵惊讶,反问道:“你为何这样问?”

“只因我家太守曾向我们这些守城的将校嘱咐过,说如果见到一位二十来岁年纪,说话和气,没一点架子的就要小心在意了。若是他姓刘,身边又有一个黑大个陪着的一定就是刘墉刘将军。”

刘墉忍不住哈哈大笑。刘勇大是欣喜,“果然是刘将军。”

刘墉点点头,无奈笑道:“想否认也不成啊。你家太守太过聪明,叮嘱得也太细致了。”又对周仓道:“周大哥,看来以后不能带你出来了。别人一见你的样子就知道我的行踪了。”

周仓挠了挠头,无奈道:“俺爹娘要将俺生成这副模样俺有什么法子。”众人一听更是大笑。

刘勇又恭敬地道:“将军请在此稍候,小的这就前去禀报太守。”

“刘都尉,你等一等。”刘墉轻唤一声,又笑道,“刘都尉。我呢,想先在广陵城中逛一逛,瞧一瞧,晚上住在客栈,烦劳你就不要惊动太守了。”

“是。”刘勇拱拱手,又一脸为难地道,“只是这到客栈……”

“我知道。都尉不是说要先登记么,我们照办就是。”

“多谢将军。”刘勇讪讪一笑,又道:“按理说刘将军是太守的好友,又是曹丞相心腹爱将,本不该登记……”

刘墉摆摆手道:“政命面前就该人人遵行,令行禁止,不可任何人有任何特权,否则很快就会变成一纸空文、一道摆设。无妨,我们就按要求登记就是。”摇摇手让那书吏前去办理。

刘勇感激道:“多谢将军理解。”

“不过,我也是好奇得很,地方入城不就是看个路条什么的?为何这里还要登记呢?”

刘勇左右看看,然后附在刘墉耳边小心说道:“不瞒将军,主要是为了防江东的细作。”

“哦?”刘墉有些奇怪,这个时代这般条件下如何能做到呢,“你给我详细讲一讲。”

刘勇向四周看了看,对刘墉道:“将军请到这边来。”领着刘墉、周仓来到一稍僻静之所,又解释道:“这是太守颁布的新令。广陵对面便是江东秣陵,广陵有失,徐州震动,而我们与孙权去年还在激战,如今只是暂时平安,因而太守不敢掉以轻心,颁布命令严防江东细作。”

“登记一下就能防细作?”刘墉很有些怀疑。

“将军,是这样的。以前我们这儿也是凭户籍册或是各乡开具的路引出入城门的。不过缺点也是极明显。户籍册携带不便,若大意失落更是有极大的麻烦;路引虽简便,却又要每天去开,何况有时乡里又没人在。因而太守想出一策,便是实行出入城证,用来证明来人的身份。”

“有点意思。”刘墉一阵微笑,这有些像后世的“身份证”,点点头又示意刘勇继续说。

“这出入城证主要用于两类人,一类是经常出入城做生意,或走亲访友的本地乡民。由其本人携带户籍到所在地的里正那儿开具一张证明,然后分别到亭长、乡长处审核签章,最后由府衙发证,以后凭证出入城即可。第二种是来此做生意的外地人。需由一户本地人作保,并到府衙申报备案,然后签发出入城证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