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章 众叛亲离(2/2)

……

不只是阿三这一队,多则上万人,少则几十人,从长城越过,进入辽东地界。

庞大的逃亡潮,的确不是开玩笑,稍有不慎,就会出乱子。

幸运的是这一次行动得到了晋商鼎力配合。他们不配合也没有办法,谁让他们想要河套,又想顺利发行货币,不得不拿出浑身的力气。

有晋商的人帮着把关,进入大明的人潮当中,有问题的不多,明军还能掌控得住。不过迟则生变,谁都明白。

用最快的速度,把人运走,才是正办!

为了这二十几万人,唐毅也愁坏了,人到了大明不难,难的是怎么安顿他们。

招募到军中,还是划出一块地方,给他们居住……设想提出来,赵贞吉等人是坚决反对,老夫子认为这么干会重走唐朝的老路,弄得外重内轻,更何况这些人心思百洋,谁知道是不是真心投靠大明?万一他们遇到了一点不顺心的事情,就倒戈一击,重新归附俺答,岂不是惹祸上身吗?

这一次唐毅认为老夫子的担忧很是正确,的确不能随便胡来。

他思索了半晌,突然想起来,在数年之前,他就力推赛马活动,筹建马术大会。如今东南各大家族,几乎都会豢养几匹好马,甚至有的人家组建了马球队,每逢比赛,万人空巷,格外的热闹。

或许马术大会最需要这些人!

唐毅立刻制定了一份方案出来,首先要把这些人安置在山东,南直隶,浙江,福建等地。每一处最多不能超过一万人。

首先对这些人进行简单的培训,也就是讲讲大明的律法,教给他们简单的汉语,然后在分给各个赛马会,以及世家大族。

要养马就要有专门的人才,不懂养马的学问,只会把马匹养的和狗一样,失去了价值。能买得起马的人,肯定不会在乎多养几个人。

把人交给他们,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像撒胡椒面一样,迅速被稀释湮灭,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变得和阿三一样,努力适应大明的生活,经过一两代人,就和大明的百姓一般不二。

对于汉人的同化能力,唐毅总是有着十足的信心。

除了各个家族之外,新建的马场也缺少放牧的人员,每个马场再配属两百人。

当然,不是每一个逃亡回来的都能放牧,最起码那些汉人奴隶就未必能行,正好吕宋那边困难重重,急需人手,塞给席慕云,他不但乐呵呵接受,没准还能卖一笔银子!

剩下的再派人教给他们一技之长,谋生之法。

多管齐下,二十几万人,安置起来应该不难。

赵贞吉等人看过了唐毅的方案,只说了一句话,按照次辅的方法,当然一点不难了。为什么呢?原来唐毅为了安顿这帮人,拨了二百万两银子专款,平均摊下来,一人十两。

有钱能使鬼推磨,有了银子还摆不平,干脆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满以为唐毅能拿出什么妙招,砸钱谁不会啊?

被几位阁老鄙视,唐毅一点都不脸红,老子别的没有,就是有钱,别说二百万两,就算再加二百万两,老子也能变得出来,怎么不服啊,信不信老子立刻就发行债券,保证有无数人抢着购买,巴巴送银子。

赵老夫子彻底无语了,的确他们嘲笑唐毅笨拙,那是人家懒得玩花样,因为堂堂正正的牌,就已经足够用了。

从朵颜三卫,以及奴隶归附大明,一个虚弱的俺答彻底呈现在大明的百姓面前。

经历重创之后,他的人马已经不足以约束庞大的领地,更为严重的是俺答在惨败之后,失去了王者的信心。

他不再是海纳百川,大力招降汉民百姓,反而横征暴敛,压榨到了极限。他从小站败退回来,一口气把田租从三成提高到了七成,就是为了多征一些粮食,来养活他的士兵。

可是草原的亩产本就没有大明高,七成的田赋甚至比东南的水平还高。

原本跑到草原上讨生活的百姓纷纷抛弃俺答,重新回到大明的怀抱。

除此之外,那些依附俺答的小部落也纷纷转向大明。

“这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吧!”钟金仰望着天空的残月,嘴角挂着笑容,“俺答,你的时代落幕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