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上架。风暴。终极版。(2/2)

而伴随实体唱片发售和音源付费下载的同时,《那些年》的mv也正是在各大视频网站公开,因此点击量也在24小时内登顶榜首。

仅仅一天的时间,《那些年》就形成了一股让人咋舌的风暴席卷整个华夏,然后向高丽国和东瀛国扩散……于是在48小时候,高丽国的m榜和东瀛国的o榜也被《那些年》攻占。

没办法,李玮在全亚洲的注册粉丝就多达1000万人,而其中付费的核心粉丝更是高达300万人。若是再算上那些浅粉和路人粉,有人预估李玮的唱片至少可有达到初动1000万到2000万的水平。

伴随李玮新单曲《那些年》的爆红,麒麟电影终于发布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终极版预告片。和其他三版预告片不这么涉及故事情节不同,终极预告片会将电影的大概故事主线曝光,但也会同时买下伏笔来吸引潜在观众来购票。所有看过终极版预告片的人都不得不赞叹陈珊钰对于光线和景物的把握太具有偶像剧的风采了,大量柔光和高光的使用,让原本颜值颇高的演员更加青春靓丽;而不同滤镜的使用让电影里的每个场景都如梦境一般美轮美奂。

看到这样的宣传片,不少剧院经理都眼冒绿光,这片子太值得引进了。现在电影院的票房贡献者主要是两类人群:学生和女人,而他们对这种优质青春偶像剧是最没有抵抗力的。剧院经理有了反应之后,华夏国五大院线公司昆仑山、北极星、新视觉、华南虎和红宝石纷纷与华夏影业集团旗下的华夏电影发行公司联系,希望能尽快协调出档期来安排这部电影上线。

看到电影如此受欢迎,李玮是喜忧参半,高兴的是自家的电影公司能一炮而红,忧愁的是电影票房收入大头都被别人拿走了。按照一般的票房分成协议,票房最终的分成比例是剧电影院拿走50%;院线公司和发行公司各拿走10%;制片公司其实只能拿走30%。而制片公司的30%还要被导演、编剧和男女主演分走至少10%左右,所以很多人都戏称,票房不超过制片成本的三倍就是亏本。

麒麟影业集团现在有制片公司、发行公司和院线公司,但是发行公司还是初出茅庐,院线公司还只是摆设。李玮很清楚,影业集团不涉足院线公司和传媒公司的话,那么最终电影公司就是为别人做嫁衣。而且让李玮比较皱眉的是,华夏国的主流影院居然还是传统的电影院,就是那种“一院一幕”的电影院。整整一个电影院就一个银幕,然后四、五百个座位,最后大片上座率也就是60%出头,浪费太多资源了。

李玮打算做的就是多厅影院,哪怕是imax旗舰厅也最多只有200个座位,而小厅甚至座位不满百,大、中、小厅搭配成一个影院,这样一次就可以上映更多的影片,同时提高上座率。除此之外,票房还要出售饮料、爆米花以及正版电影周边。有人说过,电影院的盈利关键就是“盐”。只要影院不厚道地提高爆米花的盐的加入量,那么观众必然会更加口渴,于是就会带动饮料的收益上涨。

李玮现在正在聚拢资金,以麒麟置业的名义在各主要票仓城市的精华路段购置物业,然后改建成多厅影院。不过李玮目前的资金有困难,故而置产和改建的进度非常缓慢。好在公司高层都挺赞成修建自己的电影院,所以李玮打算用三年的时间达到100块银幕,初步达到中等规模院线的级别;五年的时间达到300块银幕,进而达到一线院线公司的规模。

由于麒麟院线暂时还没有拥有自己的影院,故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选择在里目前设备最好的新视觉院线公司位于东海市的旗舰电影院新视觉东海明珠电影院举行。陈珊钰、李玮、周晓、唐湘湘等主创、主演人员齐齐到场,而李玮、周晓本身就是人气偶像,唐湘湘也开始有了自己的粉丝团,再加上麒麟集团和斯玛特事务所派来捧场的偶像,红地毯上是星光熠熠。原本半分钟就能走完的红地毯,在粉丝和媒体的要求下,各位偶像都走了至少快十分钟。

别家电影公司也会搞首映礼,但大多是放映完只后请媒体和影评人吃饭聚会下。而李玮则反其道而行之,对影评人没有太多的兴趣,只给免费的观影券,并没有安排就会。主要精力就是用明星和偶像来抬人气,结果粉丝和媒体自然是来了不少。

对此,李玮的解释说:“我们的电影是商品,既然是商品,我们要讨好的是最终的消费者。”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