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檄文(1/2)

最快更新晚明最新章节!

七月八日,陈新在自己的公事房中与刘民有最后确认了运输情况,军队的运送将在本月完成,八月和九月运送后续的补给,以防战事拖入冬季。虽然陈新不认为皇太极敢这么干,但作为全军统帅,他不能不对风险进行预防,即便那要多花不少的财力和人力。

陈新看完对刘民有道:“就是这么多了,赌上了大部分老本,虽然我自己认为赢面较大,但打仗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敢说稳赢。”

刘民有笑道:“皇太极恐怕也巴不得咱们去跟他决战,眼下明摆着的,后金战略极度被动,没有决定性的胜利来改变,就是被拖死的下场。”

陈新把手中文册扔到桌子上,“对我来说,决战和会战并非最好的选择。要不是那帮流寇,我宁可这么耗死皇太极,咱们以前还是轻视了流寇的破坏性,。。。算了不说这个了。”

“军方这边,谁坐镇登州?”

“李东华。”

刘民有并不惊奇,李东华是崇祯二年从东江逃来的,忠心没有问题,现在掌管兵务司,资历比动员司的司长更老,对登莱青三府的地形和形势了如指掌,正是最适合的人选。

刘民有看着面前的作战序列,上面竟然还有代正刚带领的暂编武学学员连,人数只有三百人,同样要调去辽东,是最小的一个独立作战编制。

陈新轻轻道:“代正刚没有什么问题,这只是让职业校直升武学的学员获得战场经验。”

“他不能再指挥军队么?这次的战兵营众多,作战方向也多,这种有经验和资历的老将并不多。”

陈新停顿一下缓缓道:“代正刚或许也不愿带兵了,就让他带武学学生兵学习好了。带兵的人并不缺,王码夫马上就要到了,我四月就发了调令,他历练了两年,经验比代正刚还要丰富。”陈新淡淡说道,“朱国斌、王长福、王码夫、郑三虎、钟老四,都可以独当一面,还有朱冯这样的新秀,只要有好的体制,军中不会缺少优秀将官。”

“那武昌那边只留祝代春?”

陈新道:“各司在武昌就建立了机构,留下一个祝代春没有问题,顺利的话,时间也不会长,打败建奴后我们的军事重心就会转向运河和湖广,民事部的则重心转向辽东。”

刘民有拿起另外一个册子,“辽东的汉民还有数十万,对这些人的政策,应该是甄别留用,轻微犯罪的集中劳动,普通包衣可以分田地成为屯户,这样能迅速获得人口,在辽中建立基层政权。”

陈新点头道:“这个你决定,但这事得与作战配合起来,军队对民事这方面不熟悉,如果冬季完成作战又没有民事官员接手辽东,整个冬天可能都无法理顺,这事情不理顺了,是要饿死人的。”

“民事相关的调往辽东的人员大部抽调好了,总数为一千人,后备屯长和各司吏员三百人,工坊人员三百,商社一百,其余为综合门市、船社等方面,相对于辽东汉民人数还是太少,需要军队协助。另外就是粮食可能不足,辽东汉民人数是从情报局获得的,来源是在后金的内线,但后金各旗都有隐藏丁口的习惯,汉民到底有多少还说不清楚。如果作战拖到明年初的话,民事部计划的三十万石粮食是支持登州镇作战,这些包衣在开冻前可能粮食会有些困难。”

“打下辽东的话,后金那些贵族应当有不少存粮,夷丁家中基本有马和牛,宰来给包衣吃了就是,要是还不够,到时跟辽西那边买,我下午就让杨云浓去找吴襄商量。”

刘民有抬头道:“说到那些夷丁,我最近没参加军务会,正好问问,对辽东的普通夷丁,军方打算怎么处理?”

陈新朝刘民有眨眨眼睛,“咱们不是建奴,都是不能搞那种野蛮屠杀,他们都是后金战兵,投降的暂时不杀,下来再慢慢审理,打仗杀人就不说了,奴役包衣也不说了,屠杀百姓的战争罪却不能不审,凡真夷成年丁口都统一审判,这个审判嘛,就可以按你在鳌山卫试验的那样搞,每个地区设一个法庭,陪审团就是那些包衣,法官用登州的人。”

刘民有用手指虚点陈新,“你真是会用工具,这个时候想起陪审团了,把责任都推到陪审团身上。那么那些女子和未成年丁口又怎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