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赤地千里(1/2)

最快更新明朝大丈夫最新章节!

李景摇摇头道:“小九啊,你不爱读史书,因此很多事情你不懂。你知道为什么每个朝代都是在开国的时候开疆拓土,几十年之后便不再征讨四方,甚至武力都开始衰退了呢?”

小九笑道:‘孩儿哪懂那个。”

李景叹了口气道:“这是因为当国家稳定,那些文臣武将过上了安逸的生活以后都不愿再去打仗了,等下一代乃至下下一代,自然更不愿沙场搏命。上层的官员将领都不愿打仗,还谈什么开疆拓土?

我要趁现在大明军力强盛的时候,为后世子孙打下一片疆域,这样即使以后他们不愿打仗,大明也有足够的疆土够他们生存,他们只要能把我给他们打下来的江山稳固就行了。”

小九疑惑道:“大明现有的疆土不够后人生存的么?我听沈爷爷和张叔叔他们说,大明现在很多地方都是荒无人烟,以现在的人口远远住不下这么多地方。”

李景笑了笑道:“所以他们对我推行的人口政策都不太当一回事。”

摇摇头,李景轻叹道:“他们不明白,随着国家稳定以后,人口会爆发式增长。现在大明的人口总数在一亿左右,如果不控制人口的话,一百年以后,大明的人口将会翻好几倍。此后更会越来越多,那时后人怎么办?”

轻轻叹了口气,李景接道:“我们常说天灾**,其实,很多时候,天灾都是**造成的。

就说黄河泛滥吧,大家都知道黄河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上游冲下来的泥沙淤积河道,致使下游的河床越来越高,很多地方甚至高出了两岸的地面,这么高的水位,一旦发大水冲破堤坝,则两岸房屋田庄尽毁。

可是没有人去想深层次的原因,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人们为了耕种农作物,把黄河中下游的树木植被破坏了,土壤失去了保护。”

“不会吧?黄河泛滥可是有上千年了,早就是那个样子的。”小九疑惑道。

李景笑了笑:“所以我说你不读史书,不知根本。来,坐着,我今天给你讲讲故事。”

说完,李景回身来到书桌前坐下,小九跟上来,给李景倒了杯茶,方才坐下。

李景喝了口茶,然后笑道:“我们汉人都是炎黄子孙,生存的这片土地又叫华夏大地。所以我们汉族也叫华夏族。

可是最初的时候,我们汉族的人口并不多,主要生活在陕西,河南和山西的黄河两岸。这个时候的人主要靠狩猎为生,而野物大多生活在森林之中,人们知道不能破坏森林,因为没有森林,他们就没有吃的了。

可是过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很多作物是可以吃的,这些作物就是我们常说的五谷杂粮。慢慢地人们学会了种植这些农作物,也就是种庄稼。学会了种庄稼以后,人们的食物来源便充足起来。

由于食物充足,人口开始快速增长,增长的后果就是,可供耕种的土地不够用了,由于这时的人们已经不用依赖狩猎,便觉得森林没什么用处了,于是人类开始砍伐树木,把原本是森林的土地开发出来用以耕种。

好在这时人们的工具简陋,破坏的还不算大,可是随着人类越来越多,对森林的破坏也越来越大。大禹治水的故事你听说过吧?”

小九忙道:“小时候干娘给我们讲过这个故事,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李景笑着点了点头,随即正色道:“大禹治水的时候,黄河中下游已经出现泥沙淤积,这说明这时候黄河中游沿岸的森林已经有很多被砍伐,土地已经失去了植被保护。

不然的话,为何此前黄河没有淤塞?难道说此前几百年没有下过大暴雨?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既然下过大雨,那为何此前没听说黄河决口泛滥?原因很简单,以前黄河沿岸有植被保护,即使发大水,土壤也不会被大水冲进河道,因此河道畅通。”

轻轻叹了口气,李景接道:“其实这个时候黄河沿岸的森林植被破坏的还不算太严重,如果这时停止砍伐森林,黄河还有挽救的余地。

可惜,当大禹治水以后,人们生活稳定,人口开始重新增长,当增长到一定程度,现有的耕地又不够使用,于是又开始砍伐森林,等到了周朝,经过上千年的砍伐,后来黄河中下游两岸的森林都没了,此后黄河泛滥便一发不可收拾。”

“大帅,您的意思是保护黄河的是那些森林树木?”小九疑惑道。

李景叹道:“是啊,可惜人们并不明白这个道理,总以为黄河泛滥乃是天灾,其实若不是人作孽,老天又怎会降下灾祸?而人之所以砍伐树木,就是因为人口过多,耕地不够。”

小九挠挠头:“大帅,您说的这些我也不明白... --

最快更新明朝大丈夫最新章节!

也不明白,不过想来您说的话肯定是对的。”

李景苦笑道:“不光是你不明白,便是朝廷那些大臣也不明白,所以我颁布的人口政策他们不愿推行,让他们在黄河沿岸植树,他们也不大愿意执行。

可以想见,几十上百年以后,当大明的人口达到一定程度,现有的耕地肯定又要不够用了,这时怎么办?所以我现在就要给后人多打一片土地出来,让他们不要再破坏大明的土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