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特吕弗(2/2)
与此同时,电影宫前的红毯两侧,观众和记者们都陷入了狂热中。红毯两边的观众是普通影迷,不是后世的专业粉丝,他们没有应援牌,也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但此时此刻,他们却像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整齐划一地高呼“特吕弗!特吕弗”。记者们疯狂按动着快门,咔嚓声此起彼伏,就好像发生了蝗灾,成千上万的蝗虫正在啃食庄稼。
那个英国记者不断按动手中相机的快门,一边拍照一边感叹道:“这事真不可思议,竟然连特吕弗都来了,他都多少年没到戛纳来了。”
特吕弗是新浪潮的主将,也是法国电影的代表人物之... --
最快更新电影人传奇最新章节!
表人物之一。1953年,21岁的特吕弗开始在《电影手册》中担任编辑。尽管没有正统教育背景,但特吕弗本着对电影的热爱研读了大量电影书籍,他的文笔异常犀利、大胆,因此被媒体冠上“法国电影掘墓人”的称号。通过对法国主流电影的批判,特吕弗和他在《电影手册》中的同伴提出了“作者电影”理论。他认为尽管电影制作过程中最具有控制性和创造力的角色就是导演,而一个好的导演应该是一个作品全集的作者,其中每一部作品都应体现个人风格。
1959年特吕弗完成了自己的导演处/女作《四百击》,这部电影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导演奖。这部影片在国际影坛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和欢迎,也正式宣告新浪潮运动登上电影的历史舞台。此后3年,在法国有67名新导演登场,拍出了100多部影片,轰轰烈烈的新浪潮运动全面展开。
从70年代初开始,特吕弗认识到了新浪潮的弊端,意识到新浪潮正在让观众讨论电影院。特吕弗热爱电影,不愿意这个情况继续下去,逐渐回归曾经被他批判的商业电影。这一举动让他受到了很多批评,不过这无损他在影迷和影评人心中的地位。当他出现在红毯上的时候,受到了观众和记者的热烈欢迎。
特吕弗受到观众和影评人热烈追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特吕弗已经很久没到戛纳电影节来了。在1968年的五月风暴之前,特吕弗跟戛纳关系相当好,不但多次带电影道戛纳参赛,而且担任过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不过在1968年的五月风暴中,特吕弗和戈达尔他们大闹电影节,导致电影节停办。五月风暴之后特吕弗就很少到戛纳来,谁也没想到他会出现在《猎鹰》的首映现场,观众和记者自然是又惊又喜。
现在台弯和香江电影界都在进行新浪潮运动,作为电影人秦祥淋和林清霞自然对特吕弗这个新浪潮运动的发起者耳熟能详。他们两个目瞪口呆的看着特吕弗,心里想着同样的问题,许望秋只是一个拍了两部电影的新导演,怎么会连特吕弗这样的大师都来捧他的场。
许望秋对特吕弗的到来也非常惊讶,同时也非常兴奋,毕竟眼前这位是新浪潮的主将,是影响了世界电影格局的大师。他上前伸出右手,露出太阳般灿烂的笑容:“特吕弗先生,没想到你能来参加我们的首映,真的太荣幸了。”
特吕弗跟许望秋握了握手,笑着道:“我很喜欢你的《锄奸》,充满了创造力,也充满了激情,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说完后,他看着许望秋问道:“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来参加首映吗?”
许望秋心想应该是我参加了你们那个电影沙龙的活动,虽然我不是沙龙成员,但你们觉得我们的水平不错,想要吸纳我,让我成为沙龙的成员,应该是这样,不过他没有把话说出来,轻轻摇头道:“不知道,也许是因为你觉得《锄奸》不错,就想看看我的新片怎么样?”
“这是其中一个原因,但不是最重要的原因。”特吕弗微微叹了口气道,“前些日子我看到了一篇报道,说新浪潮的风暴已经刮到了亚洲,现在亚洲不少地方都在搞新浪潮运动。听说中国也在搞新浪潮运动,电影界主流认为应该搞作者电影;而你认为应该搞类型片。”
许望秋微微点头道:“是的,现在中国电影界绝大部分人都认为中国电影应该作者化,应该向法国新浪潮学习,拍艺术电影。而我认为类型片应该成为主流,艺术片,或者作者电影应该搞,但不应该成为主流,不然电影产业很快会垮掉。”
特吕弗微微叹了口气道:“这就是我来参加首映礼的原因。新浪潮运动是我们几个人搞起来的,我们最初的目的是打破法国电影死气沉沉的局面,可如今屠龙者自己变成了恶龙,新浪潮的支持者在掌握了话语权后,开始排斥其他类型的电影。这是不对的。更可怕的是,作者电影过于晦涩沉闷,正在让观众大批逃离电影院。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观众会越来少。现在很多人已经开始预言,说电影在不久之后就会死掉。”
特吕弗眼中闪过一丝悲凉:“如果电影真的死了,那我们就是罪人。”他用悲伤的眼神看着许望秋道:“我不希望你们中国电影跟我们一样。如果中国电影因为新浪潮走向死亡,那我的罪孽就更大了。我我过来是想告诉你,你的观点是对的,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千万不要放弃!”
许望秋听到这话不禁肃然起敬,这是一个真正热爱电影的人,不管是搞新浪潮,还后来回归商业电影,他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电影好。跟他相比,那些明知道按新浪潮的路走下去,会让中国电影陷入的深渊的专家教授们,简直连蛆虫都不如。
许望秋冲特吕弗深深鞠了一躬:“特吕弗先生,感谢你的支持。”他看着特吕弗认真地道:“中国电影不会死,在中国有很多真正热爱电影的人在。法国电影也不会死,因为有你,还有很多像你这样真正热爱电影的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