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三章 访欧船队归来(一)(2/2)
而就在四月十日,耗时达两年零两个月的访欧使团船队,终于顺利回到中国,并且到达南京外金川门码头靠岸.
访欧使团... --
最快更新龙啸大明最新章节!
访欧使团船队是从后明五年(1649年)二月十二日从南京出发,二月三十日到达吕宋,然后驶向欧州的.出航的时候,中国方面派出了五艘帆船,英国出动了一艘帆船,一共六艘船足成了船队.而在途中还被毀坏了一艘船,但到达南京的船队却有十八艘之多,除了中国方面的四艘船以外,英国也又派出一支由四艘船组成的使团回访中国,而且这一次英国是希望与中国建立进一步的合作关系,另外十艘船都是欧州各国,以及南洋地区的其他国家派出的船只使都,随使团一起,访问中国.当怨也有一些国家没有派船,但搭乘中国的船只,或其他商船,也随船队一起,来到中国.而商毅也决定,将亲自到码头去迎接船队的返回到港.
这一些访欧使团船队回归,自然又一次引发了轰动,因为在年削,中华时报就己经报导了船队回平返回到南洋,并不日将抵达中国的消息.因此在船队抵京的当天,到码头上迎接船队达港的人员也达到了十余万人,当然其中也有不少是出海人员的家属,毕竟这一去就是两年多的时间,现在终于回来了,当然也都十分激动.同时由于商毅决定亲自去港口迎接船,
虽然这时中国人海洋意识并未完全觉醒,并没有意识到,这一次访欧使团船队的欧州之行的重大意义,除了出使人员的家属以外,其他人大多都是怀着一种看热闹的心理前来,当然这也是因为现在帝国正处在上升时期,而且南京的百姓生活也比较稳定富足,因此人们的兴致都很高,才会对其他奇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果连自已的温暧都保证不了,谁还有心去管其他的事情呢?
虽然商毅并没有要求其他官员们也去迎接船队到港,都不过皇帝出动了,大臣们当然也不能再稳坐钓鱼台,都在各自的办公室里坐着最后也成了倾朝出动,内阁、各部的部长,还有正在筹备中的国会人员也全都出动,都到码头去迎接船队的归来因此这一次迎接船队返航的规格也提得很高商毅当然也不会反对,因为这样也算是一次表示自己以及政府对航海外交活动重视的态度
而在商毅的后宫当中,亚莉桑徳拉和林凤舞都是对航海持支持态度的人,而且在出访使团中,还有她们的亲属,因此也陪着商毅一起出迎另外一个就是朱媺婕,当然她纯粹是想出来看热闹的不过商毅也没有反对,也把她带出来了.其他人则留在皇宫里.
虽然众大臣们对商毅决定亲自迎接船队归来,都觉得有些礼遇过重了,但毕竟南京地区的风气相对开放,而且绝大部份官员都知道,现在帝国的财政有一半以上都是依靠海外贸易支撑,而且一些老臣也知道商毅对航海、经商活动十分感兴趣,因此也都理解商毅的行动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商毅的行为,就有少数官员直接上疏商毅,对商毅的这一决定表示反对,认为如此礼遇,确实太过了,如果只是对一个从海外归来的船队就给以这样的礼遇,那么以后还有为帝囯建立奇功者,又当以何礼相待呢?
而在民间也同样有一些反对声音,有一部份学者甚致认为,航海行为纯属劳民伤财之举,与海外诸国交流来往,也不过是可有可无之事,海外诸国之事,与中国并无相干,并非国家发展的正途;致于海外经商贸易,是微未小道,而治国大道在于恪守圣贤的教晦,推崇教化,以礼治国,这才是正途而现在朝廷重小道而忽大义,实在是舍本求末,因小失大
原来随着局势的安定,经济恢复,士大夫、读书人也都逐渐开始活跃起来,中国的读书人天生都有喜欢议论政治的习惯,而在帝国建立之后,许多制度与过去相比,都出现了很大的不同,许多地方致与中国传统的观念相违,因此也引发了不少争论的地方一些传统道徳的维护者对帝国的政策制度都有许多不满之处,当然他们不敢明目张胆的指责商毅,因此只能把矛头指向帝国的政府部门,这一次多少也是有些借题发挥
商毅一向主张放宽言论禁止,不过放宽言论的负面效应就是各种理论观点都会出现,那怕是明知不对,错误的言论观点,也都必须容忍,不能以行政手段强行干涉,只能够让全社会来参与讨论,或者是用实际的结果来检验各种理论的对错
因此对于这次关于访欧使团出现的争论话题,商毅也只说了一句话:让历史来评论
百度搜索泡书阅读最最全的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