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撰兵书三十六计(2/2)
史记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御驾亲征,领军东进,面对汪洋大海无计可施,忽然有一百姓求见,称有过海之计。帝大喜,便率将士随这百姓来到海边。只见万户皆用一... --
最快更新后途最新章节!
皆用一彩幕遮围,十分严密。百姓引帝入室,室内更是绣幔彩锦,茵褥铺地,将士进酒,宴饮甚乐。不久,风声四起,波响如雷,杯盏倾侧,人身摇动,良久不止。帝警惊,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已,一看愕然。满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横无际涯,哪里是在什么百姓家中作客,大军竟然已航行在大海之上了!原来这百姓是新招壮士薛仁贵扮成,这“瞒天过海”计谋就是他策划的。
另有一战例,隋朝准备大举攻打陈国,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每次调防都命令部队于历阳集中,还特令三军集中时,必须大列旗帜,遍支警帐,张扬声势,以迷惑陈国。果真陈国难辨虚实,起初以为大军将至,尽发国中士卒兵马,准备迎敌面战。可是不久,又发现是隋军守备人马调防,并非出击,陈国便撤回集结的迎战部队。如此五次三番,隋军调防频繁,蛛丝马迹一点不露,陈国竟然也司空见惯,戒备松懈。直到隋将贺若弼率领大军渡江而来,陈国居然都未有觉察。最终隋军如同天兵压顶,令陈国猝不及防,遂一举拔取陈国的南徐州。
注解:所谓瞒天过海,就是故意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伪装的手段迷惑、欺骗对方,使对方放松戒备,然后突然行动,从而达到取胜的目的。
这一计的兵法运用,常常是着眼于人们在观察处理世事中,由于对某些事情的习见不疑而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疏漏和松懈,故能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逊影津津有味地看完内容,兴奋地说道:“主子,这故事、嗯,这兵法浅显易懂,奴婢一下就明白了,如果每个计策都用这样的方法写出来,相信人人都愿意看,都能学到本领呢。”
“是啊,国公喜武厌文,常常不肯把兵书钻研透彻,如果这部兵书连你都能看进去,相信他也会接受。”马秀英展露笑颜,看来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每一个计策她都用心写上出处、典故、战例、注解和个人的心得体会。前世她熟读《三十六计》,但是其中有些典故、战例发生在明朝以后,她写在纸上的时候就要绞尽脑汁搜寻明朝之前发生的战例,以免文不对题,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逊影意犹未尽地瞅着桌上的纸张,“主子,快把剩下的内容给奴婢看看。”
马秀英轻笑,把写好的纸张统统递过去,“你找人把这些内容都誊抄几份,等我把所有计策写完,就装订成册拿给国公看。”
逊影迫不及待地抱在怀里,出门就不知所踪,连马秀英安排的任务都忘记了。直到她派人去找,才在花园里找到看得天昏地暗、废寝忘食的逊影。
马秀英又好气又好笑,给了她一个暴栗,“还不快去办正事,东西在这又不会跑。”
“都怪主子写得太精彩……”逊影小声嘀咕,一溜烟地跑了。
这算赞美还是偷懒,马秀英看着她的背影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