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别样的长征(25)(2/2)

罗登义是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农化系教授。从1942年开始,他开始对贵州地区的170多种水果蔬菜的营养成份进行分析研究。

罗教授发现的刺梨原是一种野果,它的维生素C的含量特别丰富,是当时他测定的,就是四川广柑的50倍,猕猴桃维生素C的含量是非常丰富的,但也仅有刺梨的1/9,也就是说它是猕猴桃的9倍。那么,这一发现,直接地影响到了后来贵州全省对刺梨的培育和开发利用。

农学院是浙江大学里对遵义地区影响最大的部门。贵州全省以农业为主,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在湄潭设立农业推广部,先后进行了马铃薯、番茄种植,黔北病虫害防治,西瓜试植,胡桃育种等推广活动。由于国立浙江大学的出现,遵义地区开始建立新的农业格局,这种格局一直延续到今天。

李约瑟离开农学院后,带着妻子李大斐再次跑到唐家祠堂里的生物系实验室,与生物系的贝时璋、谈家桢等几位教授讨论生物化学的问题。贝时璋研究的细胞重建课题和关于丰年虫中间性生殖细胞转变的课题,引起李约瑟夫妇强烈的兴趣,这一次的谈话直到深夜,双方都没有结束的意思。最后,李约瑟决定,再多停留一天。

李约瑟夫妇在湄潭的最后一天,竺可桢颇有创意地将他们请到湄江边的观音洞内。

观音洞外是占地约200多亩的浙大中央茶场试验地。竺可桢特地用学校自己研制的“湄红”茶来招待李约瑟。

离开遵义前,李约瑟整理了国立浙江大学教授们的大量论文,准备推荐给国际上著名的《科学》杂志发表。在离开浙大的最后一次讲演中,李约瑟把浙大与他所在的英国剑桥大学相提并论,称国立浙江大学为“东方的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