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节:第八十四章 行军(3)(2/2)

这事算是大明丢尽了脸面,事后崇祯皇帝大怒,连总督巡抚总兵副将等等在内,砍了三十四颗脑袋来泄恨。

至于鲁军,勤王虽晚,好歹一直在路上爬,又没有守土之责,好歹是没有人倒霉。

不过说起行军速度,人家的嘴巴也是能笑歪。

大军前行,准备就花好多天,走在路上,一天行军速度就是十五里。

这个速度,皇帝居然也没怪罪,因为有一支川军从接令到赶到北京,走到半路就花了小半年的时间,后来还是兵部下令,叫他们直接返回去了。

这支川军,行军速度是平均一天十里!

朝廷的大军,有记录的,哪怕是纯粹的骑兵,平均一天,没有超过二十里地的!

这个行军速度,比起两千年前的秦军都不如,秦军的行军记录,一天是四十里,汉军和唐军也差不多是这个速度。

结果到了明朝,因为文官掌握了军队后勤,原本发给军队的粮食由各地文官来负责,军队行军,饭食或是扎下营后送到军中,或是由沿途的州县做好了送到军中。

这样原本是好事,辎重不需带的太多,但世间哪有什么便宜事?沿途官府有的州县相隔就三四十里,谁知道这些大兵会不会多赶几步,一天多吃一顿,或是多要一些粮食?

文官们为了杜绝贪污和浪费,于是规定扎营当天没有吃的,也不送粮食,扎营第二天才供给饭食。[

于是所有士兵都知道,这一天只要拔营,从早到晚就得饿着肚子,除非是自己去想办法,不然的话,只能在第二天才有饭吃。

这样一来,一听说拔营,士气就立刻跌到谷底,甚至有哗变的可能,为了尽可能叫士兵多吃几顿,一搬是走一天,停两天,加上士气低落和道路失修等原因,一天能走二十里路的军队第一可能是精锐,而且士兵都很耐饿,第二就是该军有较强的后勤保障能力,否则的话,一天走十里十五里,才是大明军队行军的正常速度。

现在张守仁要挑战的,就是一天半的时候走二百一十七里,这个主意,不可谓不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