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出谋划策二(2/2)

淑德,心灵手巧,若没有她,王爷的身子骨估计是不会好的这般快的。

皇宫里容妃的寝殿中。

看了那份赫连尘亲写连夜由暗卫送来的信函,容妃娘娘命身边的嬷嬷取来火折子,点了一角,纸张燃烧,白纸黑字顷刻间化作灰烬跌倒进每日给菩萨奉香的香炉之中,高香燃尽,细小稠密的香灰落进香炉,巧妙不着痕迹的覆盖住了纸灰,任是再火眼金睛的人也看不出个古怪来。

容妃在见了那信上的计策之后,倒是心安了许多,连日有人将璃王装病之事刻意传扬,眼见就要传到台面上来了,她怎不心急呢,还在想赫连尘何时行动,不想他反应如此之快,这计谋也算得周全,可见他的那些谋士没有白选。

询问身边的嬷嬷道:“昨日皇上是否说今个儿要来?”

“是,秉娘娘,皇上是说要来的。”

“好。”她宫装袍袖轻摆,“去,给本宫传陆太医过来,就说要带上给王爷开的那些个方子,不要忘了将那方子中的那味姜一并带来。”

赫连尘在信函中特意写道,要让太医把那味治疗脾肾阳虚最为重要的姜带来,且说那是自个儿研究出来的,他没有提到柳月,是怕容妃对柳月多心,按容妃的心思,她绝不会允许在自己儿子身边的是这么一个足智多谋的王妃,她宁愿柳月是一个只字不识只知道听话的愚钝之人。

这也是赫连尘不想柳月掺合进来的原因的其中之一。

皇宫中的尔虞我诈,权力的诱惑,只让人不得不草木皆兵。

在皇上来之前,容妃已点拨过了那给赫连尘从小医到大的陆太医,陆太医自是深谙这深宫之中的风云变幻,不可测度,也顺着赫连尘的意思只字不提那生姜的来历,同容妃串通一气后,便只等着在皇帝面前演一场大戏了。

他已经犯欺君之罪犯了一二十年,也不怕这最后的一哆嗦了,自此以后,他非但能在太医院功成名就能在整个燕国扬名立万,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家人终于能获得自由了,再无性命之忧,心里暗暗叹了口气,这一把辛酸令他险些在那表面上慈善如菩萨内心却阴狠如魔鬼的女人面前老泪纵横。

容妃与那陆太医都是老戏骨了,表演的自然是游刃有余,炉火纯青,皇帝听闻,原来是容妃亲自以身为子试药验证了那新加进去的药药性稳定这才调养好了赫连尘之后,不禁心里为此感动又心疼,直摇头喃喃的叹道:“你这个母亲已经做到了这种地步,可叹朕这父亲这些年什么都没为他做过,眼睁睁的看自己的儿子病了这些年,却束手无策,真是失职失职啊”

感叹之后还赐了容妃好些个珍宝,并晋升了陆太医为太医院之首。

而后,容妃为赫连尘以身试药之事立刻传遍了整个魏成乃至燕国,以致于老百姓一提起容妃,无不竖着大拇指夸赞容妃娘娘贤良淑德,有母仪天下的风范。

当然这是此次风波平息的后话,暂先不多说,刘中带信给穆王爷不消三日,穆王爷便给魏成递了折子。

穆王爷能这么死心塌地不作迟疑的相信赫连尘信上所说,也少不得有刘中的一份功劳,他在穆王爷那里可没少下功夫给赫连尘“说好话”,什么漓王爷是真心想要辅助爷的啊,什么漓王爷前些天还病着呢,什么朝廷的那些人不过是想攻击璃王爷说得穆王爷不信也信了,一心相信赫连尘是真心待他这个兄长,而他也少不得赫连尘在魏城给他做帮衬,所以迫不及待的便上了书。

那几个在外地的藩王也少不了上折子,可是内容大有不同,他们皆说赫连尘病了一二十年,这病根怎会说好就好,一看就是有所预谋,希望皇上能给赫连尘封地,好叫他出都城,莫由他的计策得逞之类。

皇帝看了那些折子当场气得手一挥将折子挥了个满地,哗啦啦的一摞飞乱在金銮殿中,那场面煞是壮观,旁边的奉茶太监吓得抖着腿,杯子碰的也落了地,皇帝大发雷霆的当着所有抖着身子扑地的文武百官的面上说:“这些个人就如此不知道顾念手足亲情么,朕还没到老眼昏花的地步,谁是真病,谁是野心勃勃还能看的真切!”

此话一出百官谁还敢再多言语一句,心里的那些个噼里啪啦的算盘,也立刻跟冻住了似的,再也拨不起来了,只好颤着声音大呼道:“皇上息怒,息怒。”

柳月品着清早才摘的新鲜花瓣做的花茶,望着亭子外连绵不绝如珠帘的秋雨,感慨着,好容易出来做个文艺青年,轻闲的过个午后,却不曾想竟说下就下了这般大雨,这也没留个丫鬟在旁侍候取伞,只能眼巴巴的等雨停了再回院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