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焦炭(2/2)

“这都是好东西啊,前人的智慧结晶,”张昭华感叹道:“怎么能在改朝换代中失传呢?”

她打算征召北平六府之中,识文断字之人,后来想了想,还是从军器局、匠作局和宝泉局中,挑选出识字之人,将《夷坚志》并《农政全书》中记载的耕种之法、冶炼之法等等,全部抄录出来,为百姓和工匠宣讲。

她有一日坐看这些人抄书,忽然猛地一震,有如被雷劈中,顿时跳了起来:“修书、修书——《永乐大典》是什么时候修的?”

如今是永乐元年,皇上还没有下旨修书,甚至满朝文武震悚于惨绝人寰的瓜蔓抄,纷纷屏息凝神不敢有一言,而张昭华知道永乐一朝,会有一部煌煌大典传世,所谓盛世修书,正是此意。

张昭华依然记得八岁的时候,站在社火堆里,说出的一番话:“杨阿哥可以搜集天下散落流佚的古籍,辑录百家,编纂成书,囊括古今,以为传世——”

文治与武功并行,是每个帝王的理想。高皇帝也有修书之心,只是并没有修,而张昭华知道永乐皇帝是有决心且有这个资本修书的,而如果现在还未有人提出修书,自己作为首倡之人,不,是高炽作为首倡之人,不仅非常符合他皇长子的身份,而且这其实是一种转移注意的方式,将皇帝炽热的杀心,扭转到文治修书上来。

如此一来,高炽在左班文臣的心中,会立刻上升一个高度。张昭华想到这里,立刻提笔,在奏疏上写道:“臣高炽谨奏……”

高煦听闻了韦氏有孕,立刻复书张昭华,请她代为照料。张昭华将信件翻来覆去看了几遍,又问从开平回来的亦失哈道:“高阳王在开平,做了些什么?”

亦失哈回道:“高阳王在开平主管马政,又在审核军屯子粒田,功效卓著,而且一天都没有闲着过。”

高炽不是主管开平一处的马政,山西、北平、陕西、甘肃、辽东的行太仆寺,都归他管,而且还管着这些地方的军屯事宜,可见皇帝给了他和高炽并重的资本。

洪武年间就在开平设立中屯卫。如今北平边塞卫所就是左屯卫于六合营、右屯卫于军台、前屯卫于偏岭、后屯卫于石塔这么个布局,据亦失哈说,高阳王在这些军屯的地方定下屯田赏罚条例,规定军士一岁食米多少石,同时开垦多少地。

同时,高煦打算上书,请求在辽东开马市,他拟定开原、广宁两个地方,打算与海西女真及朵颜三卫互市。

张昭华就追问道:“这奏疏,已经发往通政司去了吗?”

亦失哈道还没有,张昭华连连问了两遍,确定高煦只是打算上书,还没有写他的计划,才算放下心来。

她随即修书一封,请高煦百忙之中回来北平看往韦氏以及未出生的子女,尽一尽父亲的责任——

同时立刻将自己手中关于请修大典和赈济灾民、填实北京的奏疏,走急递铺快马加鞭送往了通政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