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玉牒(1/2)

最快更新昭华最新章节!

与亲人相聚的时间是短暂的,张昭华和王氏只见了这一面,之后的日子就在重复练习繁琐的礼仪中度过,特别是这一日她被通知又要开晚课,问学什么也不知道,等她走到侧殿,才发现并不是八个人一同上课,她和吕氏与其他秀女分开了。

两个人坐在席子上,不一会儿宫正嬷嬷就来了,手里还拿着一本册子,对她们说今天要学习世系,她手里拿的是谱系。

“这是抄录自玉牒的谱系,”宫正嬷嬷解释道:“从翰林院拿来的,是洪武二十年修的。”

“说玉牒之前,”嬷嬷道:“你们要先知道宗人府是什么,洪武三年设立了大宗正院。二十二年改为宗人府,以亲王领之。秦王是宗人令,晋王、燕王分别为左、右宗正,周王、楚王为左、右宗人。”

明王朝设有宗人府,专门管理皇族本家宗室事宜,又有专门记载皇族宗室繁衍传递的谱牒,叫做玉牒。玉牒每十年一修,由翰林院的官员专司其职,定期公布。在玉牒上,宗正会记录宗亲子女嫡庶、名封、嗣袭、生卒、婚嫁、谥葬之事,还要记录这些人的功绩和罪过。

也就是说,嬷嬷手里拿的,是皇帝家的家谱,同时这家谱也算一个档案袋,记录每个人的档案。

按册子上所写,皇子封亲王,授金册金宝,岁禄万石,府置官属。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则授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其余王子年十岁,封为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其余诸子全封镇国将军。如此,诸子授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

皇帝注重亲亲之谊,“其生也请名,其长也请婚,禄之终身,丧葬予费”。也就是说,这些宗藩宗亲们,生下来就是国家养着,而供养他们的花费,着实令人惊叹。

因为一个亲王,每年由朝廷拨给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匹,纻丝三百匹,纱、罗各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绵二千两,盐二百引,花千斤,皆岁支。马料草,月支五十匹。其缎匹,岁给匠料,付王府自造。

再看看亲王世子和郡王的岁禄,米六千石,钞二千八百贯,锦十匹,纻丝五十匹,纱、罗减纻丝之半,绢、冬夏布各百匹,绵五百两,盐五十引,茶三百斤,马料草十匹。

公主及郡主,则受纻丝、纱、罗各十匹,绢、冬夏布各三十匹,绵二百两;已受封,赐庄田一所,岁收粮千五百石,钞二千贯。

来一组数据对比一下就知道了,洪武二十六年,官民田总八百五十万七千余顷。夏税,米麦四百七十一万七千馀石,钱钞三万九千馀锭,绢二十八万八千馀匹;秋粮,米二千四百七十二万九千馀石。

国家夏税秋粮总共收入三千万石,皇帝有二十多个儿子,都要封亲王,这就有一百万石了;每个儿子至少生五个孙子,说五个是算少了,但是就按照五个来算,又多了六十万石;还有公主和郡主的,加起来约摸三十万没了,加起来一共二百万左右——看起来不多是吧,别忘了这些宗藩要世世代代地繁衍,一个亲王平均生五个儿子,每个儿子平均生五个孙子;每个孙子再生五个曾孙,以这样的速度增殖,而且每个人生下来就有规定的禄米可以拿,镇国将军千石,辅国将军八百、奉国将军六百、镇国中尉四百,辅国中尉三百,奉国中尉二百。

别以为这样就算了,朝廷不但有藩王要养,藩王下面的子弟们,乃至子弟的亲眷们,七大... --

最快更新昭华最新章节!

们,七大姑八大姨,八竿子打不着的亲属,都依凭皇帝的亲亲之谊,敢巧立名目要赏赐。

这该怎么说呢,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国赋不加增,为之奈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