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讨价还价(1/2)
最快更新大明升职记最新章节!
第457章 讨价还价
而卖米的辽东商人已经美滋滋地估算起今天的利润,今年辽东米豆大丰收,收购一石米他只用了七钱银子,而运到登州这边却能卖到三两二钱,即使扣除了中间发生的费用,这也几乎是四倍的利润。
只是交易很快就变得有点冷场了:“你们怎么不收庄票?这可是北海钱庄的庄票,在我们登州这可是等同于真银白银啊!”
“是啊,北海钱庄的庄票,没加盖龙江与东莱的印记啊!”
“不收庄票?那没办法,我只好回城里去买米了!”
“这世上哪有人有生意不作,连北海钱庄的钱票都不收!”
情况很复杂也很简单,那就是这些辽东粮商大多数是第一次到登州来,所以他们拒收北海钱庄发行的庄票,至于加盖了龙江与东莱两家钱庄印记的庄票,那就更不用说了。
因此辽东商人遇到他们到达登州以后的第一次挫折,虽然他们很快就弄清楚,这些叫作庄票、钱票的纸片在登莱两府实际跟真金白银差不多,登莱两府的老百姓甚至可以拿着这些庄票到官府解纳税银,但是他们当中的多数人仍然拒收庄票作为支付手段。
毕竟他们是辽东人,又不是登州人,收了庄票根本没处用,带回辽东这根本就是一张废纸,而码头上有人已经议论开来了:“早知道这样的话,北海钱庄应当到辽东开家分号啊!他们在上海在莱州都有分号,怎么不到辽东开家分号?”
“不止是上海跟莱州有分号,现在北海钱庄在济南府也开了一家分号!”有消息灵通的人透露了最新消息:“现在省内我觉得就差一家临清州的分号了,省外的话还差两个地方,京师加上辽东,北海钱庄是应当到辽东开一家分号了!”
“别说辽东了,现在黄县都有多家钱庄,结果县城倒还没有一家钱庄,所以辽东没开分号那也正常啊!”
“正常是正常,可就是不方便啊,你看看现在这些辽东商人就不收庄票了,大家明明看到便宜的米,就是买不到手!”
在登州市面上,庄票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流通货币,特别是在这场旱灾之中北海钱庄的庄票彻底建立起了自己的信用。
现在登州市面大致是五分用票,三分用钱,两分用银的情况,庄票已经压过了铜钱占据了绝对的领袖地位,而现在这些辽东商人不收庄票,等于把过半数的生意拒之门外。
因此这些辽东商人也是十分心神不定,他们虽然不收庄票,但是看到丢掉了这么多生意,也是急在心底,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还好很快他们就看到了好兆头,一群又一群的登莱商人走过来问价,比起普通的登州市民,他们有着十倍百倍的购买力,一开口就是几百石甚至上千石,至不济也是几十石,不象普通的登州市民最多只准备买下几石米。
有些登州市民手头紧,他们虽然很想多买点米,但是连半石米都买不起,只能求着这些辽东的粮商卖他们一两斗米,有些登州市民甚至连一斗米都买不起,他们手上的银钱只够买半斗米。
还有这些赶过来的登州市民都是消息灵通而且脑子挺活的,所以至少能买个半斗,不至于有些贫寒至极的饥民只能拿出几十个大钱买上一合或是几合米。
所以辽东粮商虽然获得了开门红,但是也知道这样折腾下去不是办法,这一次金百万联络辽东佟家可是准备运上百万石米豆到登莱州,光是这第一波运到蓬莱水城的米豆就有二十万石,这么几升几斗地零敲碎打地散卖,天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把手上的谷米出清。
还好现在终于来了大主顾,大主顾胃口很大,动不动就是几百石甚至上千石,听得辽东商人个个眉飞色舞,觉得自己来对了地方。
只是双方虽然都有意向,但是价格怎么也谈不拢,登州实际成交的米价现在是一石三两六钱银子上下浮动,而为了拿下开门红,辽东粮商给出了一个好价钱,一石米只要三两二钱,比登州府城整整便宜了四钱米。
但是这些登莱商人既然要买几百几千石,他们不可能在这么一宗大买卖只赚个零花钱,普遍希望成交的米价能在二两以下,有些登莱商人更是狮子大开口,连一两银子的价钱都不肯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