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 沼气系统建设(1/2)

最快更新武医官道最新章节!

传统的发酵技术原料必须要用粪便,在用料时有一定的局限性,毕竟是农村,粪便的来源非常狭窄,除了当地村民的排泄物以外,就只有牲畜的排泄物,牲畜的排泄物难以收集,一旦村民的排泄物不够用时,就没有了粪便这种原料,很容易造成供气不足,长时间内得不到沼气。

同时,利用粪便发酵,非常容易“结壳”,粪便的成分复杂,漂浮物较多的话,就容易在最上层形成不透气的壳,由于缺少了氧气的进入,发酵减缓,同时产生的沼气也无法出去,这需要经常性的搅拌发酵池,但农村对发酵池的管理和服务非常不到位,这个过程很难有地方完善做到,这是沼气在农村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而沼气不仅受当地情况限制,还受到环境温度影响非常大。

通常而言,沼气都是埋在地下,呈现出密闭状态,温度的影响非常大。

在夏季时,温度较高,发酵反应剧烈,产气量就大,太多了,村名用不了,所以,必须要及时排气,但排气稍不合适就容易涨池,也就是气压太大,将封闭池子涨坏,导致漏气。

而冬季又因为温度太低,发酵群活性不足,产生不了足够的沼气,沼气工具就不能正常使用,在寒冷的地方尤其如此,造成往往只能使用半年,其余的时候都不方便用。

除此之外,传统沼气池必须每天保证进新鲜的料、出料和搅拌才能使用,每年还得把里面的料清空。清理淤积的杂质。管理上很不方便。同时。沼气池绝大部分是砖砌的,但由于沼气含有硫化氢,对水泥腐蚀很大,使用时间不长就出现漏气现象。

而一旦出现漏气、腐蚀等问题,就需要维修,维修时需要将原料全部清理完才能重新抹灰密封。

有人说了,为什么不用有机玻璃钢池,这样密闭性更好。防腐蚀,耐用,但有机玻璃造价昂贵,对农民而言,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况且,传统沼气池的修建是一个费工、费时的工程,比如6-10立方米的池子,这是若内比较通用型的型号,土方开挖量在8-13立方米左右,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完工。至少要养护一个星期才能装料,前后要一个月才能正常使用。

人力成本。时间成本,资金成本都花了,可一旦用户搬迁,池子不能带走,只有选择废弃,以目前农村人口迁移的状态来看,被废弃的池子绝对不在少数。

而专家们一味鼓吹的,可以经济循环利用,将发酵过的原料拿来肥沃土壤,那更是空中楼阁一般的理论,要知道,传统的沼气池都是采用半连续发酵方式,也就是隔天往池子里倒入新的原料,这会产生什么现象?

这会让上一批在发酵的原料,由于突然混入了新的原料,以及混入了新的空气,使得原料发酵不完全、不彻底,这会造成什么?导致最后的发酵原料,成了生熟料混杂,也就是发酵不完全和完全的发酵物混合在一起,而,生料,也就是发酵不完全不彻底的原料,都含着各种病原体,须知,这些原料的主要成分都是人类和牲畜的粪便,蕴含病原体非常多。

把这种含有病原体的肥料拿去种植,长得出好作物才叫奇怪,没污染土地就不错了。

这使得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受到很大影响,与理论上的良性循环,完全是两码事。

所以,现有农村沼气都有“一年好,二年漏,三年弃”的说法,说的就是沼气池弊端太大,许多改造过的村庄,在经过几年的抱怨之后,又都回到了原始的烧柴禾行列,沼气池被他们丢弃在一边,彻底的废弃。

前期政府的补贴,农民自己的投入,全部打了水漂,连本都没捞回来,这就是全国都在提倡的农村沼气建设的实践情况。

当然,也不排除有管理和服务比较完善的地方,加上那些地方一年四季温度稳定,沼气建设非常有效率,但那只是少部分地方,绝大部分地方并没有理论上那般有前景。

而就花罗县的地域,以及牛千村的实际情况,搞沼气建设的结果几乎可以预见,投入的钱,不出三年就荒废了,最终沦为一个政绩工程,劳民伤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