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1/2)
最快更新历史的拐点最新章节!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等6人,于北京菜市口被杀害,时人称之为“戊戌六君子”。其他维新派成员和大批参与新政及倾向变法的官员,或被罢官,或被放逐。新政措施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外,全部被取消。“戊戌变法”以维新始,以流血终,前后仅仅维持了103天。
这场维新变法运动发端于19世纪80年代末。1888年,维新运动的领导者康有为利用在北京参加顺天乡试的机会,公车上书,向皇帝陈述变法图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时,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因此,康有为等提出的维新变法的主张甚得人心,朝廷中某些官员也表赞同,很快传播开来。
1891年,康有为回到广州后,设立“万木草堂”,招收学生讲学,宣传维新变法,为后来的变法运动培养了骨干。其间,康有为先后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书,阐述他变法维新的理论根据。《新学伪经考》一书于1891年刻版发行。书中把历代封建统治阶级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古文“经典”公然宣布为“伪经”,打破了长期以来古文经学的绝对权威和思想界一片沉寂的局面,对维护封建制度的理论提出了挑战。《孔子改制考》一书则打出孔子托古改制的旗号,试图利用孔子这个招牌为维新变法制造理论根据和历史根据。康有为通过这两本书,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1895年4月,康有为在京参加会试期间,传来了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全国哗然,有人提出了拒和废约、迁都再战的主张。康有为则发动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清政府,要求“拒和、迁都、变法”,这便是有名的“公车上书”。至此,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要求变法的呼声日益高涨。
“公车上书”后不久,康有为考中进士,授工部主事。同年5月、6月,他又两次上书要求变法。光绪看到康有为三封上书,非常重视,表示支持维新变法。但是当时握有实权的慈禧和一批昧于时势的大臣却竭力反对革新,妄图维护旧制度,其中有顽固派官僚,也包括部分洋务派首领。为争取更多的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支持和参加变法,康有为等人在京、津、沪及湖南、广东等地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大力宣传维新思想,为变法制造舆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