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回 纵深布局(1/2)
最快更新我本三国一路人最新章节!
现在的夷州小城只能算是一个起点,当初陆仁会选择在这里建村起基,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徐州方面的糜氏宗族要进行迁居,需要这样的临海村镇来作为立足点,而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事。
但是当夷州小城的人口基数与城镇建设达到了某个水准的时候,这种临海的城镇作为流通性的港口城镇因然是不错,但如果是作为州治中心或是首府的话则并不是很合适,而且一但真的暴发战争也缺乏有效的防御地形与纵深。
而且随着陆仁手上实力的日渐增长,也不可能只窝在这样一个小小的临海城镇,日后肯定是要占据整个夷州,并且以夷州为基础点,进而再把手伸向东南亚地区,这样才能够渐渐的建立起稳固的地盘,才能够有与中原诸候与之制衡的实力。
现在已经初步拥有了相应的条件,那么兴建新城的事就势在必行。而关于夷州新城的选址,陆仁和雪莉其实早就已经有了预案。
现在的夷州小城,其地理位置其实就是后世的基隆,而基隆西南方约三十公里左右的地方,就是后世的台北市。
这个地方是块宝地,本身就处在台北盆地的中心,而且是淡水河、基隆河支流、新店溪这三条水流的汇流处,无论是地利条件还是水利条件都非常良好。
再从兴建新城的一些角度来看,与现在的夷州小城之间三十公里的距离本身就不远,而且还有基隆河支流的存在,所以交通运输很方便。
另外现时点的夷州小城其位置是在夷州北部顶端的东面。这个位置比较适合接应吴郡陆氏、徐州糜氏,以及“又”字型航道上的其他几个点。但是在连接福建沿岸的地区的事情上,却多多少少的显得有些麻烦。
连接福建沿岸地区?注意,这可不是陆仁不自量力的贪心之举,而是福建那头有一个很关键的地方,陆仁要赶在孙权的前面把那个地方握在自己的手里面,那就是泉州。
泉州自古以来就是天然的良港,而且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当然在现时点这些事还有点扯淡。陆仁会盯上泉州。抛开上面这点理由的话,最主要的原因是陆仁的夷州小城与福建地区的山越部族有着比较密切的往来,因此无论是出于对贸易需要,还是对人口的吸纳。陆仁都需要泉州这样的站点。
当然现在的陆仁还没有实力在泉州建立城镇,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到也用不着陆仁分出人员和物资去泉州。因为首先陆仁的夷州小城与福建的山越部族有往来,相对频繁的交易使得双方都希望能有一个固定的交易站点,陆仁这里再稍加提点。山越部族就按照陆仁的意思把泉州当成了固定的交易点;
其次,夷州小城这里有一些从山越地区过来的山越族民,陆仁只要稍加整编,同时再派出一些合适的人选,那么在泉州弄出个贸易集市型的小村子并不是什么难事。也就是说其实在这个时候,陆仁在泉州已经有了一个最基本的立足点,但也只是能进行交易,获得夷州所需求的一些资源而已。不过就目前来说,这样也就够了。
现在把话说回来,泉州那头已经有了这样的一个立足点。那么以夷州小城的地理位置,在连接泉州这个立足点的问题上就有些不太方便。而陆仁选择后世的台北市地区来建立新城,另一个原因就是准备在新城的西面再建起一个港口,由这个港口来负责与泉州方面的联系。
再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新城西面建立的新港,在经过相应的发展与建设之后,就可以与现有的夷州小城一起成为新城的卫星城,同时为新城提供相应的防卫前线与防御纵深。而且在基本成形之后,由现有的夷州小城沿夷州东岸再下,新城由夷州内陆南下。新港则负责由夷州西岸的沿岸南下,以三路并进的方式逐渐的把整个夷州给纳入掌中。
而新港的选址,陆仁其实也都已经内定好了,就是后世在台北市西面约五十公里的新竹市。虽然严格的来说。选在新竹这个地方并没有什么突出之处,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也只能是选择在这里。简单点说若是再往北一些,就路程而言还不如不建,干脆直接去夷州小城就好了;若是往南,与新城之间的距离又拉得太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