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对面不相识(2/2)
话音刚落,马雄长叹一声,转身便走。
“别走啊,小张郎还没说这是什么东西呢?”
“是啊,你没难住小张郎,还得答应一件事呢,想耍赖不成?”
“对呀,莫耍赖,丢了我们华阴人的脸。”
好事的百姓主动拦在了马雄身前,一个樵夫更是大喊道:“小张郎好眼力,这马雄俺认得,是县城外蛤蟆村的人,家中老娘体虚多病,所以他养了蜜蜂,专门给他娘吃蜂蜜补身体。”
马雄被百姓们拦了回来,涨红着脸道:“俺没有难住小郎君,小郎君随便发落吧。”
张忘本来笑嘻嘻的脸,不知道何时板了起来,他四下里瞪了一圈,假作懊恼:“刚才谁喊我张郎的,站出来!张郎就张郎吧,还是小张郎,就不能给我换个称呼吗?”
周瑜是美周郎,陆绩是怀橘郎,到了自己这里,就成小蟑螂了,还有没有天理了?
百姓们面面相觑,不知道小张郎这个称呼为什么不招张忘喜欢。
在秦汉,郎中或者议郎等官员的儿子,才会被称作郎君,后来延伸成为官员之子,这是一种美称。
放在后世,那就是红果果的官二代,是身份的象征。
你张忘自称出身蜀郡名门,俺们尊称你为小张郎,哪里错了?
张忘见百姓个个都是一脸无辜的样子,无奈地叹了口气,便不再纠结此事。
不叫张郎,还能叫啥,总不能叫忘忘吧,听起来像狗的名字多一些……
他咳嗽一声,重新吸引了百姓的注意力后,便指着马雄手中之物,解说道:“马兄弟手中这东西,在我的家乡,唤作蜂蜡,或者黄蜡。将取去蜂蜜后的蜂巢,放入水锅中加热熔化,除去上层茧衣、蜂尸、泡沫等杂质,趁热过滤,放冷,蜂蜡即凝结成块,浮于水面,取出,即为蜂蜡。”
“噢,原来如此!”
围观的百姓不管听懂没听懂,都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张忘笑了笑,继续问道:“马兄弟,你可知道这蜂蜡有何用处?”
马雄挠挠头:“俺在家中,都是拿它融化了当灯油使。”
张忘竖起大拇指,为劳动人民的智慧点了个赞:“前汉时期,岭南人就会制作蜡烛。史书记载,南越王曾经献给高祖皇帝石蜜石斛,蜜烛二百枚,那蜜烛就是这蜜蜡做的。高祖皇帝为此事龙颜大悦,赏赐了南越王无数的金银财宝。”
“啊!真的吗?”
马雄听得目瞪口呆,一下子把手中的蜜蜡攥紧了。这蜜蜡上贡给皇帝,能让皇帝龙颜大悦,赏赐无数金银财宝?那岂不是说,这蜜蜡非常值钱?
围观的百姓里也传来一阵阵抽冷气的声音。
历来能上贡用的东西,无一不是价值昂贵之物,比如丝绸,比如黑炭,比如葡萄酒,比如醋。
蜜蜡是蜂巢做的,而蜂巢这玩意郊外树林里有的是。平日里大家都躲着蜂巢走,若早知道蜂巢做成的蜜蜡这么值钱,华阴县郊外的蜜蜂,怎么可能有机会在树林中为患?
张忘丝毫不在意众人的反应,继续说道:“不过呢,这蜂蜡得之不易,用来当灯油使唤,实在是太浪费了。蜂蜡真正的价值在于,它是一味中药。若是利用得当,它总共能治疗十几种症状,《神农本草经》里早就将蜜蜡列为了医药上品。”
“哇!这么说,这蜜蜡可真是价值不菲的好东西啊!”
围观的百姓中,响起更多的喧哗之声,有几个脑子快的,突然间转身冲出人群,直奔郊外树林的方向跑去。
眼下盛夏时节,正是蜜蜂采花酿蜜的时候,不趁着这个时候去搜集蜂巢制作蜂蜡,更待何时?
剩下的人虽然反应慢了一拍,毕竟不傻,很快就明白了怎么回事,陆陆续续也都跑了出去。原本拥挤的人群,转眼就稀落下来。
生怕家中的蜂巢被人偷了,马雄也转身跑了几步,想想自己的事情还未完,讪讪地又回来了。
张忘哈哈大笑,挥手赶他走:“我平生最爱忠臣孝子,这回便破例不对你提要求了,赶紧回去吧。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好好孝顺你的母亲。”
“多谢小郎君高义。”马雄答应一声,深深给张忘鞠了一躬,随后便转身跑得远了。
围观的人群一旦稀落下来,混在百姓中的贾诩,因为目光睿智,气质出尘,一身文士打扮,一下子便鹤立鸡群。
张忘心有所感,扭头望去,和贾诩四目相对,两个人皆是心中一惊。
一个卓然而立,另一个挺拔如剑。
一个坚毅果敢,另一个器宇轩昂。
一个看透生死,另一个洞穿世情。
一个神光内敛,仿佛蛟龙入沧海;另一个气定神闲,恰如猛虎卧荒丘。
时间在这一刻静止,就连树上的夏蝉也不再嘶鸣,仿佛怕破坏了这诡异到极致的画面。
“此人不可小觑。”贾诩的眼中隐没一抹欣赏之色。
“此人非同小可。”张忘的脸上露出一抹惊喜之意。
二人对视良久,皆有一种上前结交的冲动。
而就在这时,一个胡商模样的人,牵着骆驼,来到了张忘身后。
“小郎君,你猜猜我今天带来的是什么?”
胡商双手托着一个陶罐,仿佛托着一个炸弹,小心翼翼递到了张忘面前。
张忘将激荡的心思强行收了起来,双手接过那陶罐。
陶罐入手颇沉,晃一晃,里面既无水声,也没有东西碰撞的声音。
“小郎君,你今日准备了什么点石成金的手段,直接拿出来吧。陶罐里的东西,你就是再读十年书,也决计猜不出来。”
胡商得意洋洋的看着张忘,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