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杨铭焕的遐想(1/2)

最快更新穿越而来的曙光最新章节!

东方港,元老院大会堂,这座新建立的大会堂并没有秉承之前那座元老院大会堂那样修建成为一个大号的可以容纳五百多人的大厅。那样的建设是能够将大会堂的功能放大,分割之后可以转化为许多个不同部门的俱乐部,但也会带来麻烦,那就是如此大厅的轮廓必须按照长方形的结构进行布置,而且不得不将大厅的地面保持平坦,否则一旦开始建立隔板进行分割,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麻烦。

平坦的地面造成的后果就是,不论是前面的还是后面的元老,所坐的位置都是属于同一个平面,高度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前面坐着的人身形势必会挡住后面的人视线。而且以现在的可收纳和搬动的座椅,坐不稳不说,在平时开会时经常会因为与会者的身体扭动而发出吱吱的怪声,影响与会人员的听觉感受,因此备受诟病。而长方形的会场结构也有着诸多的麻烦,例如说开会的不同组织在按照其归属的不同部门进行就坐时就经常发生困扰,不是不够地方坐就是跟不同部门交叉混坐在一起。旧会场的最大麻烦还是属于发言者,以前的时候发言人必须要走到演讲台前,在麦克风前进行讲述。声音则是通过布置在大会堂高处的多套高音喇叭而实现,而无论是麦克风还是高音喇叭都是本时空生产出来的产品,可靠性不高,失音比较严重也就算了,而经常说着说着就没有声音必须重启传声系统也不是新鲜事,这样的情况在多次会议中已经出现过相当多的次数,让开会的人员不厌其烦,不少元老甚至表示宁可先在自己的部门里开个会,然后待到开会时让各部门代表直接代表自己到会议上去汇报发言,省得与会人员太多导致连听清楚大会发言都成了奢望。也就是基于以上情况,执委会作出决定,授权建设委员会在元老新村附近新建一座元老院大会堂,专门承担开会工作,而以前的老会场则专职担任元老院俱乐部。

这座新的元老院大会堂在整体上呈扇形,主席台的位置位于扇形的两条半径交汇处,而与会人员所坐的位置则按照圆弧排列分别安置在扇形的一面,一层层地排列于两条半径之间,如同水波纹一般。每一层座位都比前面的座位提高一小段高度,而主席台的位置则是在全场最低的地方,这样坐的优势就在于坐在后面的人不会因为坐在前面的人遮挡视线,而主席台的位置则是全场与会人员视线的交汇点,所有人都能够在不需要站起来的情况下看到主席台上的情况。而扇形的会场设计上也是有特殊意义的,因为声音是通过水波纹一般的轮廓震动传播的。在主席台上说话,发言的声音能够在整个会场中都听得清楚,虽然可能需要增加一些音量。而主席台的位置在会场扇形的两条半径交汇处,那么在会场上的大声发言能够清楚地传播到主持会议人员的耳朵里,这样的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现代化电子产品的依赖,仅凭人的声带和耳朵就能够完成一个五百人规模的大会。

这座大会堂虽然采用的是这种在声学上的技术进行修筑的,但是还是不可避免地采用了一些现代化设计,例如旧世界古罗马的这种会场全都是无一例外的露天,但是元老院大会堂却是有顶盖的。这座大会堂的顶上搭建了好几组龙门框架,框架上安装有好几组大型玻璃,用以保证在雨天的时候也能够毫无困扰地开会。为了防止灰尘落在玻璃屋顶上影响视线,在安装了一套可以爬上去进行清扫的通道之外,楼顶上还设计安装了一套帆布喷水系统,大会堂的外面还安装有水泵用来抽水喷洒,在平时可以用来清洗玻璃房顶上的灰尘和垃圾之外,也可以用来从高处扑灭火灾。当然,在冬天阳光是颇受欢迎的好朋友,能够给人带来温暖,但是在夏天,它就绝对是让人恼火的烦人精,全透明的玻璃天窗在夏日阳光的直射下,会将近乎可怕的热量直接留在“温室”里,因此如何挡住阳光也成了一件麻烦事。建筑委员会的方案也很简单粗暴,那就是首先在顶上大约二十厘米高度蒙上一层不透明帆布,然后在屋顶内侧也蒙上一层不透明帆布,这样热量会被帆布遮挡无法穿透玻璃,同时玻璃发热的热量也无法通过下面的帆布直接辐射到大会场里。

大会场里还安装了一套旧世界俗称“水空调”的地下水循环空调,能够从地下抽取十五米左右深度的水经过室内风机盘管实现室内循环。这种设备难度不大,耗电量也不高,但是效果却是很明显的。唯一的缺陷就是对地下水会产生浪费,不过整个东方港所有的“水空调”虽然都是从地下抽水,却都将“废水”直接灌回了地下,至少不会太过于浪费,而安南地处海边,地下水资源丰富,稍微浪费一点也无伤大雅,因此除了元老院大会堂之外,大多数的新修筑的元老院大型建筑里都安装了这些水空调,就连东方港的几座招待所也不例外。

杨铭焕此刻正站在大会堂的外面,有些表情复杂地看着大会堂的大门,他的面前是许多个元老,每个人都端着一个大号的玻璃杯正围成好几个圈分别讨论着各自有兴趣的事情,身边的谢明芳正在跟几个元老热情地聊天,讲述着在元老院大会堂修筑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事情。而他这个原本应该作为全场任务中心的“元老院执委主席”,此刻身边却没有几个人,而这几个人现在都还是左顾右盼地顾左右而言他,一副敷衍的样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