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称帝之议(1/2)

最快更新南国江山最新章节!

马殷的投降意义十分重大。

历史上,淮南的实力虽然远远没有如今的吴国这么强,但也算南方最强大的势力。

然而在杨行密时代或许还能说是被朱温牵制了大量军队,所以不能在与南方势力交战中占得便宜;但后来晋梁争霸最激烈的时候,吴军同样未能趁机统一南方,这就不能用吴国实力被牵制来解释了。

除了因为徐温、徐知诰先后执掌吴国大权,他们更多精力都用在篡位夺权上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楚王马殷和越王钱镠的抵抗。

钱镠且不说,历史上乃是最后一个被宋朝吞并的国家,而马殷的实力同样极为强大,在与淮南军的交战中多次取得胜利,死死的挡住了吴国向西扩张的道路。

这样一来,钱镠在南,马殷在西,朱温在北,三家联手,使得吴国难以对外扩张,虽然后来也成功灭了楚国和闽国,却最终与统一南方无缘。

但是如今的吴国,两个最重要的敌人中,钱镠早在多年前就已经被消灭,两浙的地盘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也算彻底纳入了吴国的统治。

现在又成功迫使楚国割地臣服,这就意味着整个南方将彻底失去能够与吴国交锋的敌人。

接下来,南方依旧未能被征服的地区就只有卢光稠麾下两州和岭南以刘龑为代表的诸多势力。

这些势力相比于马殷都只能算轻量级的对手,根本没必要出动太多军队去对付他们,最多出动一支偏师就足够了。

换言之,如今的吴国的注意力应该转移到荆襄和中原来了。

邵州城中,在杨渥派来的使者宣读了册封马殷为百胜军节度使,并且对他麾下众将进行册封的令旨后,马殷等人在吴国礼部官员的指令下,开始去除一些违制僭越的地方。

从唐朝末年起,各地的藩镇就多有僭越之处,但如今的吴国自然不会容忍这些。

不管是称呼、礼器,还是宫殿建筑等,凡是超出了身份限制的地方,都要进行清理。

此外,马殷、秦彦辉、姚彦章等功勋宿将都在与自己的子嗣告别,准备送他们去往金陵。

而马殷麾下各州的刺史们也得到命令开始向吴国投降。

当然,像湖南的一些州郡还好说,一纸文书就能让他们乖乖投降;但许多偏远地区,比如静江镇下面的各州,马殷对当地的掌控力度本来就很低,光靠一纸命令显然不可能让他们乖乖投降。

事实上,杨渥也不可能满足于像之前的马殷一样,仅仅对这些地区维持名义上的拥有。

他所要的乃是真正的掌控,是吴国朝廷能够有效管理的那种掌控。

所以即便这些偏远地区愿意投降,杨渥也不会轻易的接受他们的投降。

六月底,杨渥下令从两浙、江西等各州召集州兵共五万人,再加上柴再用、吕师周二人统领的四万禁军,准备用这九万大军来接受地盘。

这种以受降的方式在短时间内接收大量地盘,若是不对当地势力好好清理一遍,就必然会留下隐患,将来一旦吴国出现局势动荡,这些地区就有可能再次暴乱。

这个过程绝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期间甚至少不得会有很多人会掉了脑袋,但这也是必要过程,即便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也是必须的。

金陵城中。

“嘿,马殷自己不愿来朝见大王,推脱说什么年纪老了,难以行远路,不过他骑马征战倒是挺利索的,也不见他有多老嘛。”陈彦谦笑意十足的调侃着。

“马殷自己胆小,不敢到金陵来也算正常,不过他将他的部将和长子派来朝见,也勉强能代表他了。”

若说这次议降最让陈彦谦等人感到不满的,就在于马殷不管怎样都不愿意亲自来朝见杨渥,甚至宁愿开战也不愿来金陵。

这个结果虽然杨渥等人提前就有所预料,不过还是感到不满。

毕竟一个地方节度使连入朝朝见都不愿意,那又算哪门子的臣服?

当然,他们也知道马殷宁死都不愿来金陵,除了害怕被扣押外,同时也是想借此抱住自己最后一点颜面。

不管怎么说,马殷都是近六十岁的人了,乃是与杨行密同一年出身的又与杨行密征战多年,辈分明显比杨渥要高。

马殷作为一个枭雄,让他投降吴国就已经是折损面子的事情了,再让他亲自来金陵向杨渥磕头,那比直接杀了他还难受。

而对杨渥来说,既然实际好处都已经收到了,那他也不介意给马殷保留一些脸面,不仅同意马殷不必来金陵朝见,同时还允许他在听令旨的时候可以站着听。

此外,杨渥又临时下了令旨,册封马殷为安远侯,让他又得到一分脸面,自然就能减轻他心中的怨恨和不满,减少以后背叛的可能性。

调侃了马殷几句后,杨渥神色变得郑重起来。

“突然接受这么多的地盘,不能全靠那些投靠我们的当地官,必须从我们这边派遣一部分人去,至少关键的位置必须掌控在信得过的人手中。”

“陶尚书,你们吏部这段时间要好好准备一下,至少要选出足够的合用之人,不要到时候没人可用。”

陶雅连忙道:“大王放心,在马殷有意投降后,老臣便开始准备了,只要大王一声令下,多的不敢保证,但新纳各州的刺史、长史,以及各县县令等职位的人选却是能够保证的。”

杨渥闻言顿时放心下来。

淮南坚持科举也有六七年时间,到现在也开了五届科举,每一届基本都会录取近百名进士,这么多的进士基本上都是被封为八品甚至是九品官。

如今这几年历练下来,最初两届的进士基本上做个县令已经没有问题了,甚至其中那些表现优秀的都可以被提拔为刺史了。

所以在人才储备上暂时的确是不缺。

杨渥看向李承嗣道:“李枢密,虽说马殷投降后,他原本地盘上那些刺史们,根本无力与我国对抗,不过也不能保证他们不会狗急跳墙。”

“若是真有胆敢对抗我军的,就不要心慈手软!”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