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六章 大唐波斯都督府(2/2)
自泥涅师病死在长安,原本设在疾陵城的都督府一退再退,随着那里的最后一批波斯王室遗民和部众被灭,波斯都督府事实上已经不存在,而怛罗斯之战后,唐军也失去了对葱岭以西的干预能力,大食人实际上彻底控制了葱岭以西,突厥sitan山脉以南。而突厥sitan山脉以北至怛罗斯,苦盏以西这片区域属于缓冲区,或者说墙头草们,他们接受大食人为尊,但也跟大唐保持朝贡关系,包括之前引起怛罗斯之战的石国,同样也恢复了向大唐的朝贡,至于他们是不是也给大食朝贡就不得而知了。而大唐因为杨丰的存在,则掌控着怛罗斯以北,以碎叶为核心的突骑施土地,原本这里也会变成墙头草的,但现在因为杨丰反而成了大唐的真正控制区,而苦盏以东,在高仙芝攻破小勃律,封常清降伏大勃律后,宁远的拔汗那倒是一直忠于大唐,所以大唐的控制区可以推进到苦盏,也就是费尓干纳盆地西口。
这就是目前的中亚。
事实上怛罗斯... --
最快更新全职穿越者最新章节!
上怛罗斯之战的结果并没有像后世所评价的,使唐朝彻底失去了中亚,至少在怛罗斯之战后,葛罗禄,石国,东曹这些小国都在摇摆中,大食的实际控制区依然是撒马尔罕。
甚至在怛罗斯之战后,仅仅一年多点时间安西军就恢复实力,封常清照样以安西军发动攻势,在高原山地展开进攻,并且迫使大勃律投降,将吐蕃的势力逐出了帕米尔高原,而拔汗那也依然忠于大唐。唐军依然可以随时南北两路钳形拿下锡尔河流域,和大食保持着中分中亚,但安史之乱彻底毁掉了这种可能,精锐内调的安西军再无力进攻,吐蕃攻陷河西走廊后孤立无援的安西军顽强抵抗数十年,这条镇压在西域的巨龙才终于走到了它生命的尽头。
但现在不一样,杨丰出现了,他要改变这一切,他要……
“很简单,我要报仇!”
杨丰一脸的大义凛然说道。
“我要给怛罗斯之战的兄弟报仇,我要去夺回怛罗斯,然后继续向南进攻直捣康居,给大食人狠狠捅上一刀,以报怛罗斯之战的仇,我不用任何援军,哪怕安西其他各镇的军队都不出击都行,只要碎叶的三千兄弟和突骑施的蕃军就足够。只是这样我即便打下康居也不能驻守,那么朝廷不如干脆重新设立波斯总督,让那些在长安的波斯人组建军队过去,在那里招诱波斯遗民,重新在那里建国永为我大唐藩屏,这也是存亡继绝的仁德之举,以显示我大唐泱泱风度!”
他紧接着说道。
呃,他其实是嫌长安的波斯人实在太多了。
何止是多,简直到处都是!
这些波斯人包括了政治难民,商人,僧侣,总之什么样都有,长安城内的拜火教寺庙随处可见,这都是波斯人带来的,这些波斯人不但把持商业,甚至还做官,有的官做得比他还高呢。其中最高的李益官职银青光禄大夫,校检左散骑常侍,右武卫将军,还他玛居然封了陇西郡公,随便拎出一个都比他那忠武将军更高,还有在洛阳的阿罗憾一家子,虽然阿罗憾早死了,这个正经的波斯王族繁衍下一堆后人,堂而皇之地做着大唐的豪门显贵。
这些人蹿来蹿去在杨丰眼中也是很厌恶。
既然这样干脆找个理由,把他们从大唐全部清理出去。
他们不是为波斯复国而来吗?
那就复好了。
他接下来要向撒马尔罕进攻,但他肯定不会驻军,他也没军队可驻碎叶以外的地方,别说撒马尔罕了,就是怛罗斯他都没有人可驻守,本来他这一轮计划中的进攻目的就是杀人放火抢钱抢女人,沿着怛罗斯,拓折城,直到康居这条线烧杀抢掠一番。
这样就可以把撒马尔罕作为波斯都督府。
让李益带着长安和洛阳的波斯青壮年组成军队,跟着自己一起行动,到时候他就以撒马尔罕为波斯都督府,顺便再给他封一个波斯王。
而大食人刚刚征服那里并没多少年,依旧有大量拜火教徒,他以波斯贵族,拜火教徒身份回去,后面有大唐做后盾,肯定能够聚集起一些势力,趁着大食也在内乱,搞出一个小藩国没问题,以后就杵在那里了,从那里向南就是波斯旧地,而且实际上也还有零星的拜火教徒在抵抗大食人,一个波斯王的出现肯定会鼓励他们继续给大食捣乱,一旦大食人反击他们实在顶不住了,大不了杨丰再带着碎叶军和突骑施仆从过去拉他们一把。
可以说一举而多得。
至于李益愿意不愿意去……
大唐皇帝下旨,大唐宰相的命令发出,他作为有那么一大堆头衔的大唐官员难道还要抗旨吗?再说了,说不定他还愿意去呢!虽然他有一大堆头衔,但全都是领死工资的勋官,散官,哪怕右武卫将军也没什么实权,府兵早就名存实亡,这些十六卫的官职全是加衔性质,但如果去康居做波斯都督可就是真正生杀予夺了。
“波斯都督,”
杨国忠沉吟一下。
“这波斯都督既然还没废,那么也的确应该任命一个了。”
紧接着他说道。
“而且不仅仅是波斯人,那些不愿意归属大食避难而来的胡人,都可以加入波斯都督麾下,他们与大食人有血海深仇,而且因为信仰不同也可以说不共戴天了,只要他们在西域以南建起这样一个藩国,那以后咱们就不用担心大食人再北上了。那时候圣人可以重新把西域那些都督府统统都重建起来,西域那些小国也将永远恭顺地做圣人的臣子,甚至他们如果做得好一点,在原波斯境内招降纳叛,那么整个大食也就彻底乱了,咱们可以说不战而毁大食。”
杨丰阴险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