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硬货(2/2)
“是!”郑绍来后退了一步,由蒋奎顶上来。
蒋奎道:“在下奉东主之命,带着约十万的铁器过来。”
“铁器在倭国确实是硬货,不过你们怎么一下子能带这么多?”李国助有些吃惊,各个货船都有带铁器的,这东西用来压舱很不错,但没有哪艘船是一下子带十万两本钱的铁器过来的……一则是船小带不动,只有大船能带,二来就是想买这么多银子的铁器也很难,比如南京就算是江南第一大城市,一下子买十万两银子的铁器,估计会对整个南直隶民间的铁器使用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蒋奎道:“在下东主除了有大商行外,自己还有铁矿和高炉,自己熔铸生铁,还有铁器场,有大量的师傅不停打造各种... --
最快更新大明1617最新章节!
打造各种铁器。”
“了不起。”李国助废话不多说,翘起大拇指赞了一下。
如果这伙人说的是真的,他们的东主肯定是一个身家巨万的有实力的大商家,关键是铁器这东西是畅销的硬货,在大明都是严重缺铁,自用都不足,不象茶叶和丝绸瓷器那样,大量生产是专门为了出口,民间也不存在市场缺口……当然很多人喝不起茶叶和用不起出口销售的丝绸,可这部份市场原本就没有购买需要,所以也不存在缺货之事,倒是铁器是人人都要用的,国内市场缺口都很大,谁会大量往海外贩卖?关键是想买也买不到!只有每次过海贸易带一些铁器过来,因为倭国这边更缺铁,铁价更高,利润也更大!
李国助现在关心的就是这批铁器的质量,如果质量过的去,他决定就按蒋奎说的价,十万两,把这批铁器都吃下来!
李家父子做生意向来如此,自己有利,也给别人利,凡事要守规矩,到了这港口就是海商,不能抢也不能以强凌弱,以商对商,谈下来就谈,谈不下来也不勉强。
到了外海就是外海的规矩,李家的船队遇到好抢的商船一样会抢,外海的规矩就是弱肉强食!
一行人骑马往港口去,倭人缺马,不过李家这里几十匹马总是有,各人从城堡一样的宅邸出来,穿过村镇一般的聚居地,在大片倭人夷人汉商的簇拥下到船边栈桥上看货。
郑绍来叫伙计从底舱搬货出来,要他们把每样货都搬几篓下来,这些铁器都装在草蒌里,每样之间还塞着草,海上风浪大时颠簸的厉害,这一套都是装瓷器的办法,其实铁器精良的话,互相是很难撞坏的。
郑绍来也是有些紧张,这一桩买卖做成了,这里他以后也能常跑,往倭国的利润不小,关键是航程短,而且安全!
安全是最要紧的,跑马尼拉或是巴达维亚,或是马六甲,甚至到印度沿海,这些地方航程远不说,安全性也降低很多,在海上遇到台风就是看命,能不能活下来只能看老天,在曾母暗礁一带到处都是沉船,从宋朝到现在这几百年下来了,不知道多少海船沉在那里。
还是跑倭国的航线最好,但这条航线海盗也最多,如果有李家势力的青睐,日本航道就很保险,日后可以常跑了。
“大铁锅,大汤锅,勺子,菜刀,铁酒壶和铁面盆,还有大广锅,大烧锅,铁通条铁炉钉,大公子,还有铁锄,铁镢,铁铲,铁锹,还有铁索,铁锁,铁斧等物,大小不一的铁针没有办法数数,只能按斤称……”
郑一官到底年轻,这时一脸的兴奋,经他手过下来的铁器有好几十种,数量也很多,等最后看到铁针的时候,四周的人群都有一种不敢置信的感觉。
这艘船的东主,到底是什么来路?
这么多铁器,这么大的船装了一多半全是铁器,就算拿重金购买也得买空一个大城市的储存,还不一定能买到这么齐全,大明民间缺铁是很严重的,从两湖到云贵地区,越往西南越缺铁,在四川云南贵州一带,不少百姓还用的是石锄一类的农具,因为太缺铁了,有钱也买不到。在汉人区域也缺铁,百姓几家共用农具的也很常见,农具和生活用具都很贵!
这一艘船的铁器,不要说倭国,就算在大明也是好货,肯定人人抢着要!
李国助一开始还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后来他的神色越来越郑重,他比所有人都明白眼前这些铁器意味着什么。
倭人缺铁比大明还厉害十倍百倍!
他们的兵将只有少量大将能披镶嵌铁叶的甲胄,多半武士只穿皮甲,那些足轻就什么甲也没有,现在虽然幕府狩武,但各地方的大名还是要有自己的直属武装,少量的铁都用在打造兵器和铁箭头上,农具十分缺乏,连铁针这样的物事都很少,要不然一根铁针能卖二分银子?
按大明的铜钱比,现在一两银子换六百文万历金背钱,一钱六十文,一分六文,一根针卖十几文金背钱,在大明虽然缺铁,一文钱也够买针了。
这是十倍的差价,而且是转出就能都出光的硬货!
“大公子,我看过了,所有铁器都是一样的精铁铸打,工艺都是上佳,没有发现一个次品。”
不仅是郑一官,李国助带来的随员也在检查,运下来的铁器数量和种类都不少了,而且明显是随机搬运,他们检查了过百个草蒌,没有发现一件次品,每样铁器都散发着精铁铸打后的柔和光泽,比起那些粗陋的生铁铁器,明显要高出好几个档次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