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四章 凯旋(上)(1/2)
十月十二日,北京城。
这一日一大早,无数京城里的百姓都拖家带口地赶到了西郊,才不过辰时前后,官道左右已聚集了不下万名百姓,本来冷清的郊外顿时就闹腾了起来。
这当然不是京城的百姓们太过空闲出来领略秋日的美好,而是因为他们早早就得了信,之前率军前往草原,为大明彻底击破鞑子,立下赫赫战功的杨震杨都督就将在今日抵达京城了。
本来杨震在北京城里的名头就是极其响亮,而且因为以往的种种功劳还深得百姓推崇。这一回他在北边的种种做法传回来,尤其是几月前朝中的那一番大辩论后,杨震在民间的声望便更高了。
虽然北京乃是大明都城,但因为早早就定下了天子守国门的策略,其实这儿也是临敌的前线。为此,京城的百姓可没少受来自草原的威胁,每当有蒙人侵犯边地诸镇——如大同、宣府时,京中百姓就会感到一阵不安,生怕有什么灾祸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其实这并非百姓们见识短浅,杞人忧天,如此情况在两百年的大明朝历史上也是时有发生的。不提当初土木堡之变后也先大军围困京城多日的惨事,光是三十来年前俺答入寇,陈兵京城之外,就曾给周围的百姓带来灭顶之灾。
所以真论起来的话,北京的百姓比任何一个朝代的京城土著对外敌的态度都更恶劣一些,真恨不能朝廷能出大军,将整个草原上的蒙人都给铲除了。
只可惜,在面对机动性更强,作战更加凶悍的蒙人,明军却一直都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除了早年的成祖时,之后就没有人能带兵杀入过草原,更别提能把这些可恶的家伙彻底剿灭了。
而现在,多少人多少年的期盼终于成真,杨都督居然真个率人深入草原,还把那些可怕的蒙人鞑子给斩杀殆尽了,这一消息传出来后,自然是万民欢腾,多少人家自发地在府上为杨震立下长生牌位,日夜祝祷,多少人奔走相告,痛哭涕淋。
而今日,是这位大英雄回京的日子,百姓们自然是要表示自己对杨震的感激和崇敬之情的。所以根本用不了官府的发动,天亮城门打开后,就有无数百姓赶了来,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道路两旁等候之人的数量更是逐渐攀升,巳时之后,这人更达到了空前的三万之数。
也好在今日老天还算配合,不但无风无雨,而且秋高气爽,这么多人等候在外倒也不觉难受。而这么多百姓聚集在一起,自然有各种说法在其中流传,直把杨震这位今日的主角夸得上了天,说他是武曲星下凡都是轻的了。
除了这些百姓,在接近午时前后,官府的人也赶出了京城。他们一个个身着隆重的冠服,神色肃然,看着就跟过年时参加重大庆典也没什么两样了。
看到如此情况,百姓们自然是更加兴奋了,朝廷如此表示,这正说明杨都督所立功劳之大,他们一个个不觉都生出了与有荣焉的感觉来,说话的声音就更大了几分。
那些夸赞杨震的说辞不断飘入候在官道终点的几名重要官员的耳中,让其中几人的眉头不觉轻轻地皱了起来,颇有不快的意思。
除了被天子点到名的首辅申时行和兵部尚书张学颜外,还有礼部等朝廷重要衙门的官员陪同前来郊迎,这算是给足了杨震以面子,是近些年来少有的隆重待遇了。
在这些百姓面前,众官员自然是要摆足了官威的,所以一个个都挺胸凸肚,神色肃然,更少有开口说话的。毕竟,他们所代表的可是朝廷威严,岂能像寻常百姓般交头接耳?
但等得时间久了,身边又不断有百姓在那儿吹捧杨震,这让部分官员的心里大不是滋味儿,这其中,恐怕就张学颜的心思最重了。
其实自打去年之事后,他这个兵部尚书就一直如坐针毡。为此,在得知杨震竟然率军入草原对蒙人展开屠戮后,他还策动了一场针对性的弹劾。可结果却大大地出乎了他的意料,不但杨震没有因此获罪,反倒使自己陷入了风口浪尖,差点晚节不保。
这一遭遇,让张学颜最近变得极其低调,但同时对杨震也越发的嫉恨起来。现在听着百姓们的夸赞,就仿佛是在指着他张尚书的鼻子嘲笑一般,让他的脸色都有些发白了。
终于,张学颜有些忍耐不住了,看了身边的申时行一眼,小声道:“申阁老,陛下如此隆遇,百姓又对那杨震如此推崇,在下官看来委实不是件好事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