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2章 夺取沈阳上(1/2)

最快更新崇祯十七年秋最新章节!

丁可泽拔掉了对岸清军的墩堡,将一百多名旗兵全部杀光,然后拿出火箭射上天空,对岸的谢迁看见信号,随即安排大军开始渡河。

船只先将绳索拖到对岸,士卒们砍伐树木,到天亮时,一座浮桥已经出现在鸭绿江上。

三万大军列队出营,每个士卒除了手持兵器之外,后背都背着一卷毛毯和二十多斤粮食,向前挺进。

这一路向沈阳进发,沿途都没有补给,全靠士卒和车辆自己携带粮食。

王彦之所以要将清军留在关内,就是因为关外地广人稀,山林遍布,十多万满人散布在关外的森林和大山之中,明军找都找不到,而他们却可以忽然聚集在一起袭击明朝的据点,明军围剿起来成本太高。

三万多大军,很快就过了鸭绿江,后面则是大片推着独轮车的朝鲜民夫。

朝鲜缺少大型牲畜,运送军粮便只有靠人力去推,大部分的粮食,都在运送途中被吃掉。

谢迁和夏完淳骑马站在西岸,三万大军,头戴单缨碟盔的是明军,头盔上有个小鱼叉的则是朝鲜军,大军浩浩荡荡的向东挺进。

这时谢迁叫来丁可泽,吩咐几句,一支两千多人的精锐明军,便在向导的带领下与大队分离,往新宾堡的方向而去。

明清于关外拉锯时,明朝的策略是凭城用炮,靠一座座雄城,堡垒联防,来防御清军,而清军则每攻一城必然对城池进行毁坏。

大凌河城就是几毁几建,关外的其它城池,也多被清军毁坏。

清军这么做,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战略上,处于进攻的位置,再加上他们人口少,主要集中在沈阳,不需要那些城池,留下来反而会让明军再次占去,他们来年又要攻打,所以索性毁掉。

目前清军在关外保存完好的城池并不多,只有沈阳因为是满清的“盛京”,所以城池最为完整,还得到了加固。

眼下满清的兵力不足,关外只有三千多旗兵,由固山额真河洛会镇守。

当然除了旗兵之外,沈阳附近的包衣、旗奴,还有满人的老弱妇孺,都可以拿起兵器作战。

同入关的满人相比,留在关外的满人,还没有完全腐化,即便是妇人,也是能够开弓的。

“盛京”是满人的都城,关外的人口大多集中于此,城内有一万多满人老弱,还有三万多包衣和眷属。

城外的田庄里,则分布着近四十万辽民,几乎全是旗奴,是被压迫的对象。

因为满人的主力入关,沈阳内的消耗大大减少,所以关外的满人由这四十多万辽民供养,尚可自给自足,不太需要关内接济。

当然这些年清廷的情况越来越差,几乎已经没有给关外提供什么给养。

这种情况,直到姜襄叛乱开始,才出现变化。虽说关内物资紧张,可是清廷还是不时有物资运送过来,城池也被勒令再次加固。

除了官方运送的物资外,北京城内不少满人贵族,也往关外转移了不少财产。

河洛会知道,这是摄政王在给大清准备后路。他不感怠慢,下令加固了城池,同时在城内修建大大小小数十座仓库,储藏了大量的粮食军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