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8章 一个时代的没落(1/2)

最快更新崇祯十七年秋最新章节!

南京城内的官兵和锦衣卫开始清洗唐王的属下,除了极少处发生火并之外,总体来说南京城内,并没有发生大的骚乱。

这主要是应天府派出了大量的衙役,高一功分出一部分人马,维持秩序,加上南京内城里主要居住的都是富人权贵,黑帮无赖和恶棍主要在外郭城,所以南京治安尚且稳定。

当然军队内部的火并,多少影响到城中的治安,不少被杀散和逃脱的拥唐派的士卒和军官,逃入民居,官兵和锦衣卫进行追击,误杀和错杀,在所难免。

不过,有官兵和锦衣卫控制,应天府的官差在街面巡逻,倒也没出什么大乱子。

通济门,城中的混乱还在继续。

百户韩常是通济门的城门官,但在此驻守的军队,有三百多人,另外两个百户与他一同驻守,附近还有近千人马在城墙或是街道上巡视,随时都能赶来支援。

另外两个百户,一个叫赵廷迁一个叫周荣,都是从武学卒业的武生,许是觉得大局已定,赵周两人心情极好,在城头上高谈阔论。

楚王是武学祭酒,武学生都是他的门生,两人是绝对的楚派,思想上也深受王彦的毒害。

两人说着,唐、鲁两藩掣肘楚王殿下,使得朝廷力量不能集中,这次两王自作孽,居然欲图谋反,现在被朝廷镇压下去,今后朝廷在无人掣肘楚王殿下,楚王就能全力练兵备战,光复旧河山。

王彦在教育武学生和太学生时,有意的降低皇帝的重要性,可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是靠忠君思想来凝聚人心。

现在突然说不要忠君,就会使得人忽然没了信仰,人心就没法子凝聚,就会造成思想上的混乱和迷茫。

这么大一个国家,这么广阔疆域和众多人民,怎么才能凝聚在一起,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想象体存在,才能保持国家不分裂,不混乱,所以王彦提出煌煌大汉的观念,用忠于大汉来取代忠君,使得整个天下有一个共同的观念,将天下的人凝聚起来。

这就是从旧王朝,向民族国家的转变。

这样一来,以前将士打仗,除了当兵吃粮之外,就是忠于君王个人,现在是忠于大汉族。君王是一个体,而惶惶大汉却包括了士卒本身,他们不仅是为朝廷打仗,也是为了他们自己战斗,所以武学生大都十分激进,民族主义难免抬头。

周、赵两人,显得十分振奋,韩常也微笑附和着,可却总有些心不在焉。

方才,城楼对面的酒楼里,忽然一道用镜子反射的阳光,射在他的脸上,引起了他的注意,然后又打出了三长两的闪光,他知道这是唐王在联络他。

这个时候,唐王派人联络他,又打三长两短的闪光,他只要联系眼下城中的局势,就大概判断出了唐王要从他这里出城。

可他向左右看了看,城门处的三百多士卒,心却不禁一阵抽搐,这里面只有一百人是他的属下,并且他未必全都指挥得动,毕竟部下中的多数人都不知道他是唐王的人。

如果城中没有戒严,官兵没有加强对内的防守和注意力,他还是有办法,将唐王个人送出城去,可是现在,除了周、赵两人的两百人之外,附近到处都是巡逻的官兵,他们随时可以赶来支援,就算唐王带着一千捧日军,也未必能够冲开城门。

城门不是房门,一脚就能踹开,像南京的城门,都是铁皮包裹,两尺多厚,上万斤重,个把人根本打不开,要一群人推,而就算打开城门,还有吊桥,那得用绞盘才行,没半柱香的功夫休想打开,而这么长的时间,足够附近的官兵赶来。

韩常唯一的指望就是先杀了赵、周两人,在士卒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将唐王等人坠下城去。

只是他一动手,城门处就会失去控制,他必然会和赵、周两人的属下刀兵相向,唐王殿下也会处于危险中,不过唐王毕竟是亲王,士卒没有明确的指令,因该不敢对唐王出手,他只能寄希望于此······

韩常思绪急转,额头已经布满了冷汗。

唐王府邸,随着官兵与捧日军兵戎相见,高一功只得抽调人马,猛攻唐王府邸。

一个千人队的武生,手持自生火铳,蹲在府门前,不少人带着梯子,爬到院墙上,往里面放铳,唐王府被铳丸打得稀烂。

一名名捧日军被打得身子抖动着向后退了几步,然后重重的向后仰倒。

两名士卒,一手握着滴血的战刀,一手架起腿上中弹的朱器圸,便往穿堂内退,想要撤退到王府后院。

&n... --

最快更新崇祯十七年秋最新章节!

nbsp; 周围的捧日军的士卒,也在密集的弹雨中,往穿堂内窜,不断有人被弹丸击得扑倒于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