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 求罩(2/2)

不管怎么说,双方协商了一天,这事儿就算定下来了。

桐灵成为了雷谷的合作伙伴,相互之间有了义务和责任,不多时,周遭各县就都知道了。

在消息传播的过程中,桐灵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们将此事散布得众所周知,也是希望某些不开眼的人听闻之后,能收起不该有的念头。

紧接着,千山、丰仓等四个县,都跟雷谷达成了共识。

这一下,忠义的段县令坐蜡了,按说忠义县城,是唯一涵盖在雷谷保护范围之中的,也受到过雷谷的保护,但是偏偏地,他们没有得到雷谷的承诺。

常县尉拖着受伤的身子,来到了雷谷,要求雷谷给予同样的待遇。

但是李永生直接拒绝了,他的理由很充分:我们保护这些县城,是因为人家有诚意,但是我们没有看到忠义的诚意。

至于说忠义在雷谷的百里之内?

没错,两家相距还不到五十里,但是我们划出的百里的范围,不是毫无保留的保护,而是说——荆王府的人,不能在百里之内生事。

至于流寇作乱,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只要不影响我们赈济灾民即可。

消息被常县尉带回了县里,忠义县一片哗然。

黎庶是很好糊弄的,但也是最难交待的,人心是杆秤,雷谷的人对忠义县,真的不差,买地给钱,干活给粮,遇到盗匪了,人家赶过来帮着平定。

现在倒好,外县的人可以给雷谷发示警焰火,反倒是忠义县发焰火,雷谷未必认——这到底是发生什么事了?

尤其是,忠义才被流寇打进来,整个县城疮痍满目,大家心里有相当的戾气,于是纷纷聚集到县衙门口,要段县令出来,给大家一个解释。

看到群情激愤,段县令心里也在后悔,当时真的不该跟李永生拿乔——算上卖地那次,这是第二次没拿住对方了。

然而,他的错误也不是不能理解的,这是中土国官员的惯性思维,不试探一下,又怎么知道能不能得到什么好处?

他暗暗地下定了决心,待过了这几日的风头,悄悄再去雷谷一趟,商定个章程出来。

可是此刻,雷谷的注意力,已经不在这种事情上了。

随着襄王和荆王起兵,中土国的形势,可谓是瞬息万变。

两亲王起兵,襄王要早一步,一直以来,他给人眼高手低不着调的感觉,但是起兵之初,他的表现还是很惊艳的。

相较荆王早早地就将三湘搞得大乱,襄王在海岱就要低调很多——虽然大部分人认为,低调二字,是跟襄王无关的。

襄王府在各府布置了大量的眼线和内应,一朝起兵就狂飙突进,十日之内就攻占了四个府城,兵锋指处所向披靡。

而他们的北上之路,更是势如破竹,一路连克险关雄城。

朝廷一方,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沿途军队丢盔卸甲狼狈不已。

所幸的是,最初的震惊过后,军役部马上号令各支军队前往拦截,用人命来换取应对时间。

终于,在杀伤了大量朝廷军队之后,襄王大军前进的速度慢了下来,最终受阻于幽州郡边界的赭石关。

赭石关不是特别险峻的关口,但作为幽州郡的南大门,修建得还是相当坚固的,当地守军是隶属于幽州郡军役房,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最为重要的是,因为偷取关门的事情连连发生,赭石关守将做了一个干脆的决定:阻绝往来,并且将关城里的非军人,全部驱除出关,并且看管了起来。

后来的调查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不过现在这么做,肯定是要被人诟病的。

不管怎么说,他挖掘的陷阱、堑壕,以及密密麻麻的兵堡,终于成功地将叛军阻挡了下来。

他求的也是,把襄王进兵的速度拖一拖,不求彻底挡住。

襄王府的军队连续攻打了十天,还没有攻克下赭石关,终于有点力竭了……实在不行就绕路吧。

海岱北上的通道,其实有很多条的,不过从赭石关走,是最便捷的,襄王府原本是想一鼓作气打过去,早一日进入幽州,就能多一分气势。

所以,就算攻坚受阻,他们也不考虑绕路,须知士气可鼓而不可消。

但是到了这个时候,他们不得不考虑绕路了,再撑下去,朝廷就有足够的时间做出反应了。

事实上,赭石关硬顶了十天,已经为军役部争取到了最为宝贵的准备时间。(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