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七章 放榜(2/2)
科举放榜的顺序是按照成绩从低到高的次序来的,也就是说,越是考得好的考生,他们的成绩就越是会最后被公布出来,毕竟状元榜眼探花若是被率先公布了,那人们的注意力就会全都集中在他们身上,其他的进士们相对而言就显得有点可怜了,所以还是这种排名由低到高,逐渐推向高潮的方式比较合理。
对于参加了殿试,暂时却还没有街道结果的考生们来说,他们的心情无疑就比较复杂了,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现在自己的考试结果还没有公布,那就说明自己很有可能是考了一个更好的成绩,需要在后面公布,而忧的则是害怕所有考中进士的人全都公布完了,自己的成绩却仍然没有公布——大明殿试虽然几乎不淘汰考生,但这毕竟也只是“几乎”,若是哪个考生写的文章真的不堪入目,或者犯了皇上的忌讳,直接落榜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所以对于那些暂时还没有接到喜报的考生来说,他们几乎都在仔细回忆着自己文章的内容,生怕回想起有什么不该写而写了的内容。
然作为现在大明皇帝的萧木自然没有那么多的忌讳,就算真的哪个考生写了一些所谓“大逆不道”的话,萧木也显然不会在意——虽然阅卷工作由来宗道等考官代劳,而且大多数考生考卷的排名不由他这个皇上决定,但如果真的有哪个考生落榜的话,萧木无论是出于公平,还是出于自己皇帝的存在感和权威,都是要出面过问一下的。
不过上面这些都只是假设,以萧木所了解的情况来看,这次参加殿试的考生并没有一人落榜,所以也就是说,成绩公布得越晚的考生,他的成绩也就越好——只不过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焦急地等待着考试结果的考生们并不知道这一点,所以才会有那种亦喜亦忧的矛盾心理。
放榜的工作从这一天的早上就开始了,一队队敲锣打鼓、吹着喇叭的报喜队伍出现在街上,每支队伍成员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就好像考中进士的老爷们是他们自己家的亲戚一样。同样的,每一队报喜的队伍都想尽可能地多跑商几趟,除了多分享一些金榜题名的喜悦这个名义上的原因之外,自然也是为了能多拿几份赏钱。
毕竟对于考中了进士的考生们来说,给多少赏钱都不足为奇,考中了进士就意味着成为了大明金字塔最顶尖的集团成员,就算是把身上所有的钱全都赏了出去也没什么吗要紧,因为有的是人愿意连同自己所有财产一起投到新科进士老爷的门下,更不用说那些豪门大家,专门等着“榜下捉婿”在新科进士当中挑选年轻有为之人招进自家做女婿的。总而言之,“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话用在这些新晋的进士们身上无疑是是再贴切不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