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武道三约,前朝旧事(2/2)
门抄斩,无数的江湖中人既是朝廷命官又是大派精英。而自信的武后更是搅乱风雨,大开门路,苦无从头之日的江湖底层,也能扶摇直上,一旦爬到地方官的位置,便能对自己所辖进行靖安,大权在握,扫清当地的门派势力也不过一纸奏章,得以组建自己的门派。大派门阀又是利益交换,拉拢打杀,机关算尽,构建自家势力范围,血雨腥风,江湖就是朝廷,朝廷便是江湖,一旦朝争就是江湖动荡。
无论是李隆基还是被涮了一次又一次的江湖势力都怕了,李隆基怕的是江湖势力再次主宰朝堂,而江湖势力更是对那段血雨腥风不忍直视,武后这一手段几乎将前朝的所有势力连根拔起,再也没有传承百年的门派,也没有千家世家可言,剩下来的都是经过血淋淋厮杀,千疮百孔的新兴门派,也都是苟延残喘,亟待休养生息的江湖,无力再影响朝政。
双方一拍即合,就有了武凡之约,大意为与江湖有干系之人,不得随意对不是江湖中人下手。此条主要保护的是没有超凡力量的凡人,这些凡人是武道的根基,也是朝廷的子民,若是随意掳掠,武道如何昌盛?若如五胡十六国一般,将凡人看为可以随意杀戮的食物,一旦人口质量下降,武道再兴的基础便没了。
因为武人与凡人天然的差距在,在经历过几百年修养,武道再兴的宋代,这道约定倒是不甚严格,除了严格遵守此约的白道诸盟,西夏来的李存忠和东街托管的瞎子对李二的态度就很随意,基本算别人不知晓就可以动手,而卸岭门钱兴旺虽然没有违背约定,但也是打了擦边球,可见一般武林人士对此条的态度。
吕乐现在存疑的不是赵捕头的儿子赵柄不愿习武,而是赵捕头居然不教给自己儿子武艺,无论是出于安全还是自保,最粗浅的打熬身体,是对赵柄有帮助的,而赵捕头居然完完全全的没有教过儿子,这对武凡之约已经非常宽泛的宋代,不是一件好事,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难道屡破大案奇案的赵捕头天真纯洁,真相信武林中人的节操?
吕乐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那么问题在于,赵捕头为何不教赵柄一些基础的打熬身体的手段,仅仅为了让爱子仕途得以更顺畅吗?
赵家立宋,也是由武道而起,赵匡胤年轻时履足江湖,更是一诺千金,在魔门九道的追杀下,千里送京娘,武功大成时的宋太祖虽然不是天下第一高手,但也是一等一的半步天人,与当世第一人华山陈抟交手败而不伤,赵光义因为烛光斧影,有得位不正之嫌,只能重文抑武,但也不敢忘却武家传承,太宗一脉常有鱼龙白服闯荡武林的王孙贵胄,现在钦宗之子大将军王赵缺,就是少有的绝世天才,半步无上。
朝臣之中,儒家高手更是何其多,如北宋的醉翁欧阳修,半圣王安石,苏门一脉四学士,都是当时屈指有数的天榜高手。
有珠玉在前,只要走的是科举正途,谁会在乎你是否身怀绝技呢?
看着全息屏幕中论坛玩家的情报交流,吕乐想不通,也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