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献恩策如海谒圣人 议喜事智星教贾琏(壹)(2/2)
不日圣旨下来,着他即日进京述职。林如海收拾了,又命管家林忠好生守着,便自乘了船入京。这一日船靠岸,林如海便也下船略作休整。他这一次出来并非是用官船,因此船上小厮只以为是哪家老爷,遂笑嘻嘻上来道:“这位老爷,连日里总是坐船,也该上去松散松散呢。”林如海笑道:“小哥儿说的极是,正要上去看看。”那小厮笑得更深,弯腰凑过来道:“老爷不知道,咱们今儿停船的地方,最是个好去处。那城里东面有个‘杏帘居’,出得极好的女儿红,来往的客人但凡停船,都是必去的;往西去还有一个‘流芳阁’,那里姑娘们都是极好的,听说稍好些的便要十几两银子才得一夜。那最好的几个,真正是国色天香,听说原是犯了事的官眷,也是自小娇养长大的姑娘小姐呢。老爷又没带家眷,不妨上去坐坐。”林如海只一笑,便道:“多承小哥儿了,这些便与你做个酒钱罢。”说着便命小厮平安拿了几钱银子出来,只喜的那小厮作揖打拱的去了。
林如海便带了家中平顺平安两个,上岸而去。依着那船上小厮所说,先来了杏帘居。果然这酒楼中人生鼎沸,正是一幅兴旺景象。林如海入座点了竹叶青,那店小二便笑道:“老爷是才来我们这里的吧?我们这里最好的就是女儿红,但凡喝过,没有不赞的呢。您也尝尝罢。”
林如海笑道:“我不爱喝,只来竹叶青罢。”那店小二倒没再说,便笑着应了自去。旁边一老者却对着林如海笑道:“人听说这家店里女儿红最好,十个便有九个都点这个,只慕名也要尝尝。只是先生却与常人不同,不肯随波逐流,是那十人里头的一个了。”林如海闻声看那老者,穿一身赭黄锦袍,须发花白,精神倒是极好,只带了一个极齐整的小厮伺候着。此刻面前正放着一个店家送来的陶制小罐,上面尚有红纸贴着的“女儿红”三字。林如海便笑道:“当不起老丈一句赞。这女儿红虽好,却非我所喜,既然不喜,何必浪费了它?倒留着给喜它的人,人也遂意,我也顺心罢。”
那老者闻言呵呵一笑,自己捻着胡子道:“这道理听着有趣。只是你尚未尝过,如何知道不喜呢?也许这女儿红远不同于他处,你只一喝,说不定从此再丢不下。”林如海便道:“若依着老丈,只怕更不能喝,此地非长处之地,真若丢不下,此后却再不能来,可如何是好?”
老者命那小童倒了一盏酒来,自己端起闻了一闻,深吸口气才道:“就是再不能来,品上这样一口,也是人间至美之事。你却连尝都不曾尝过,岂不可惜么?”林如海笑着摇头道:“老丈差矣。不觉其好,何来可惜呢?”
老者只摇着头道:“不通不通,不是我道中人,怪不得品不出这其中滋味来。”说着就招呼那小厮抱了坛子,也不与林如海再说,径直便去了。这里平安瞧着老者背影出去,才低声道:“不知道哪里来的人,想是喝醉了,老爷何必理他?”
平顺跟着林如海的时间长些,此时看林如海并不说话,便道:“你知道什么?跟在老爷身边,却不长见识。那老丈岂是普通的呢?我瞧着,他腰上挂着的那玉佩,成色雕工都极好的,并不是等闲玉坊的手艺,下头还缀着两个通绿的翡翠环,想来该是哪个为官人家的老太爷呢,且说话也并不糊涂的。咱们出门在外的,正要低调行事,何苦摆这虚架子。”说完,又笑着对林如海道,“老爷,您瞧我说的可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