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 第八世:大革命(二)(2/2)

争需求,军人势力越来越重要,他们对诸夏共和国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原复道生于湖北行省县吏家庭,从军时恰逢诸夏共和国大变局,旋即因为卓越的战争天赋迅速爬到高位。1746年,原复道因为军事战略与内阁发生冲突,内阁想把原复道流放到海外殖民地,原复道却毫无“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念头,当晚集结青壮军事骨干推翻旧内阁。

如果说六月革命是法国大革命,原复道就是诸夏共和国的拿破仑·波拿巴。

当然,原复道像拿破仑却不是拿破仑,他有他自己的想法。

原复道并不忠诚共和制度,他执政诸夏共和国内阁之后,开始有意识地削弱共和思潮冲击,尝试与尊王讨逆大同盟谈判协商。原复道的外交手段远胜拿破仑,他甚至表示愿意废弃诸夏共和国,恭迎魏钦喜回到京都恢复内阁秉政式君主制度。只要魏钦喜愿意归政内阁,共和与否根本不是问题。原复道战场上能打,外交场合又谦逊,尊王讨逆大同盟越来越倾向和平谈判方式解决诸夏共和国问题。

1751年,原复道先废弃诸夏共和国荣誉,而后婉拒登基称帝诱惑,遣使迎接魏钦喜归位。

于是出乎魏东生意料,1740年到1751年仅仅十一年时间,魏夏王朝又在一片废墟中重建。

如果一切顺利,六月革命掀起的十一年混乱或许能够就此了结。

可惜,各藩都有各藩的利益。

十一年来,夏国皇室附庸了吴藩、楚藩,向南控制了越藩,向北夺走了河南行省的南阳府和汝南府。原复道固然不忠诚共和制度,却是无可置疑的国家主义者,他可以不篡位登基,却不肯为了和平而出卖国家利益。而各藩国组建尊王讨逆大同盟,除了畏惧共和思潮冲击,更是害怕诸夏共和国席卷九州吞并他们的基业。如果允许原复道执政的皇室内阁继续控制吴藩、楚藩、越藩和南阳府、汝南府,尊王讨逆大同盟早晚还得打一次削藩战争。

当共和不再是问题,藩国利益又成了新矛盾。

鲁藩阻拦魏钦喜回国,要求原复道吐出诸夏共和国侵占的地盘,回到六月革命之前的势力范围。

原复道拒绝鲁藩的卖国提议,硝烟再起。

1753年,原复道把鲁藩当作主要目标,骇然打穿了河南行省,把战火烧到了赵藩境内。

1754年,原复道击败赵藩,吓的赵藩和鲁藩连忙遣使乞求和平。同年,原复道宣布收复河南行省,并勒令赵藩把大名府划给河南行省。这是魏夏立国以来皇室最辉煌的时代,无数群臣联袂上表:“丞相武威胜于魏夏高祖皇帝,天下有德者居之,理当顺应天命。”

原复道再番否决了群臣劝进舆论,坚持要求鲁藩送魏钦喜归国复位。

怎料,鲁藩等藩国尽管被迫解散了尊王讨逆大同盟,却把魏钦喜囚禁在吴属蓬莱。原复道明白鲁藩的想法,此举无非是激化皇室阵营矛盾,间接利诱原复道篡位,而后“揭破原复道弑君阴谋”,再次组建尊王讨逆大同盟。却是为了保证各藩国利益,他们宁愿原复道篡位诛杀皇室血脉。

但是,原复道坚持己心,时时刻刻以丞相自居。

既然鲁藩等各有异心,既然海外殖民地不肯臣服,原复道索性继续整合旧九州势力。

1755年,晋藩加入原复道阵营,谨遵皇室内阁一切旨令。

1757年,周藩和汉藩加入原复道阵营,谨遵皇室内阁一切旨令。

1758年,原复道勒令赵藩、燕藩、唐藩吐出魏藩。赵藩听命行事,乖乖吐出了昔年所得;燕藩和唐藩却予以拒绝,原复道旋即率军攻向燕藩,决定先打服燕藩再打服唐藩,最终实现帝国大一统。

结果非常遗憾,原复道像拿破仑一样失败了。

与拿破仑稍有不同,原复道败给了背叛或者说阴谋。

原来,燕藩拒绝吐出魏藩之举乃是赵藩、鲁藩、燕藩的三国密谋。鲁藩默许魏藩重建不代表鲁藩真心希望原复道控制北疆,赵藩乖乖吐出魏藩地盘也并非真心实意,一切的一切都是引诱原复道发兵燕藩的密谋。

待原复道远征军长驱直入攻到燕藩王都城下,赵藩和鲁藩突然间露出獠牙。鲁藩陆军负责阻滞皇室陆地增援原复道,赵藩陆军、乐浪藩陆军和鲁藩领导的三国海军截断原复道的后勤通道。

没了后勤,原复道的战争天赋再强又能如何?(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