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都在研究对方(1/2)
最快更新铁血骠骑最新章节!
马迁安的安滨纵队包括两个支队,如果仅凭人数来论,整个纵队人数新兵老兵全算上不过2500人。其中十二支队是完全新组建的部队,以原十支队的第二大队为基础,近几个月又发展了200余人入伍,主要活动在青冈望奎一线,初时很艰难,后袭击了一个军马场,又花钱买了上百匹蒙古马,全支队变成了骑兵,机动能力大为提高,情况才好转过来,凭借机动在半山区半平原的地方生存下来。
而十支队6月份打击珠河铁路线,出动400多老兵,激战20余天损失惨重,被赵尚志解救回到驻地,老兵只剩下100来人,战斗中两次扩军收编来的200多人也损失大半。这次出击伤到了筋骨,为弥补战损,杨靖宇毫不吝啬的将训练好的新兵中的佼佼者优先补充到十支队,杨靖宇曾开会说过,越是能打的部队就越要优先补充,战旗不倒,军魂不灭!作为英勇精神传载下去的载体,这样的部队不能让他消亡。
随着新兵源源不断的补充,随新兵到来的还有一大批抗联军政学校毕业的军官,十支队人数不减反增,战斗力急剧恢复。
由于2大队吴耀祖率全队归于十二支队建制,十支队缺少了一个大队,周玉成对部队进行了一次整编,重新组建2大队,恢复了4个大队的编制。现在每个大队都有3个中队400多人。
新任2大队的大队长叫卢炳瑞,是37年入伍的老抗联,一直做三大队副大队长,这人打仗勇猛不足,但足智多谋,用老抗联战士的话说,打仗损招迭出,很会阴人,马迁安认为他俱有特种战指挥官的气质,组建新的二大队后,将他提拔上来。
武器方面补充的也很及时,每步兵班都有德普轻机枪一挺,波波德冲锋枪与托卡列夫半自动步枪各半,托卡列夫t33手枪几乎可达人手一支的地步。
每小队配备一个炮班,含2具火箭筒和2门60迫击炮。每中队配备2挺m1910马克西姆式重机枪,每大队配一门九二步兵炮,一门82迫击炮,一挺六管转轮机枪。
司令部周边山头还矗立着3门小口径高射炮与6挺2联装12.7mm高射机枪防空。
这些配备武装到了牙齿。同期中,马迁安的十支队配置是最好的,不仅强过其他支队还强过苏军主力战斗团。
唯一缺憾是没有机械化,只能骡马化,但是对付鬼子的轻步兵在火力上已经绰绰有余。
几日来,为了打下铁骊县城,马迁安与十支队的军官们连续开了几天会,根据搜集到的情报做出了作战部署。为了得到更为精确的情报,侦查员还进入县城与广毅接上了头,拿到了详细的敌军配置分布图,敌人有1400余人,其中日军包括本城守备队、宪兵队和一个刚刚开到的原驻哈尔滨的佐藤守备联队的一个中队,共计450人。其余敌**半为通化省开到本地的警察挺进队,小半为本地的自卫团、铁路警护团之类的伪军。
这样的骨头刚刚好,像带着脆骨的排骨肉,既能吞下又能有咬头且满口留香,再好不过的打击对象了。
马迁安与周玉成研究铁骊县城防卫的同时,作为此次大讨伐的最高指挥官野副昌德也正在悉心研究抗联。
自从领受命令到了哈尔滨之后,野副昌德就没有闲着,左一道命令右一道命令频频向各地发出,随着各地不断回报,他收集到了大量有关抗联的情报。
这些情报大多模糊不堪,失去了以往的准确性,原因无非是抗联的叛徒大大减少了,在频繁的与抗联小规模战斗中又基本上俘获不到俘虏,致使没人能掌握准确的抗联内部情况。
不过也有准确一些的分析报告出现在他的案头上,最令他重视的是原136旅团的旅团长土古直二郎少将的报告,不走运的136旅团与抗联主力打了两次大仗,两次大败,作为主官的土古再也没有机会复仇雪恨了,败回佳木斯后,被关东军总司令梅津美治郎赐予他“有尊严的剖腹”,剖腹之前,土古写下了满含血泪的“战况总结与教训”一文,以提醒他的上司注意新抗联的新情况。
野副昌德有思想有思维,打了这么多年仗,他隐隐约约觉得日军中的那种战败即自杀的做法有些不对,自杀的军官也不全是庸碌之辈,其中有不少摸爬滚打从基层奋斗出来的,也曾有过辉煌的战绩,聪慧的头脑,可偶尔一次战败就要承担全部责任去死,来不及改正自己的错误,实则为军队的一大损失。
他认识土古,知道那是一位不错的指挥官,就这样死了,太可惜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